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生本间互动显活力 学习型课堂更添彩

 

【作者】 左 巍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生本间互动显活力 学习型课堂更添彩


——浅议语文互动课堂中的生本互动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光明学校 左 巍


  一、生本互动的背景
  “中学语文新课标中所提倡的‘互动一生成’课堂模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尝试和探索”(徐锦珠《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互动课堂浅谈》2010/7/13“论文天下”)那些课改名校、课改模式,其实质都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们对比课改前后,看到,“在互动中对话,使学生真正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王德勋《语文课堂教学互动质量的提升》《当代教育科学》,2005.12)
  在这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之外,我们是不是遗失了什么?怎么觉得学生还是在老师限定好的“导学案”、预设好的“合作探究”问题中进行人与人的互动,对语文文本的理解,还是因教师来理解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同一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能够实现一课一得吗?且不说我们有些老师自身对“教什么”尚有待学习,即使知道“教什么”的老师,是不是能够让各异的学生各有所得呢?
  在互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建议注重生本互动。
  二、生本如何互动?
  1、生本互动的理论生成
  由之前45分钟的“满堂灌”,到现今普行的20+25,甚至10+35这样的课堂,没有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是难以成其为课堂的。
  “东庐中学要求教师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老师提出问题再灌输给他们,要好得多。’”
  “濮阳市第四中学语文的“自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读’”,“新授课的‘自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新知识,提出困惑,是‘互动’和‘检测’的基础;而复习课的‘自学’,则是让学生自己升华已学知识,形成更高层次的、完整的、准确的知识体系。”①
  这些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同时又能大胆质疑,提出问题。”①反之,对洋思的反思,则是“课堂依然是教师预设问题多,学生被动思考多”,不妨理解为因为缺少生本互动,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能力欠缺。
  2、生本互动的相关界定。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课文、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动起来,课堂更精彩——新课程语文课堂互动教学初探》《中学生导报》2013年23期)“真正的生本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同时又能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同见上)基于语文学习的特点,生本的互动,要求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对文本利用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学识进行“纯原生态”的解读——大胆而言,解读后的理解即使是与我们有些老师奉为圭臬的“参考答案”有冲突,也是可取的收获。
  笔者以为,体现语文科“听,说,读,写”的特点,生本互动,就是要学生能够因自己的理解而读出个性理解,能仅结合背景资料来个性化解读文本主旨、分析优秀词句(或结合相关预习设计回答问题,但此与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有关,故置之不论),能因个人生活、文化因素而质疑,能原始表达对文本所感。
  三、生本互动的实施与效用
  语文课堂教学强调“重视学生在阅读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要经历感知、理解、评价、创造几个阶段,需要想象、联想、分析、判断、综合、比较等多种思维的参与。这样复杂的活动,教师是不能替代的,也是替代不了的。而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②对学生个性化体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测评。
  1、读——生本互动的外在表现,读出惊喜
  学生对文本“纯原生态”阅读理解最直接的表症是朗读,这种朗读产生的效果有时是震撼的。在施教自读课文《苏珊·安东尼》(语文版八下)时,我将其中一个教学重点设置为学生朗读传主在投票点和法庭的两段语言,在不预设任何问题,不作任何朗读提示的情况下,几名同学对同一段语言的朗读获得同学们一致掌声,在此氛围感召下,一名成绩居下的男生自告奋勇起来朗读,在排比句的“是有罪?”内容中,该生不仅语气渐激烈,并且最后伴着创作的掌击桌子,在“啪”的一声后的是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笑声。虽然这并不合乎传主“文质彬彬、充满智慧”的女人特点,但这个同学却以个性化的理解——一名男生表现出了这个“勇于斗争的女人”特点。他的表现也令师生刮目相看。
  在施教语文版八下第三单元——戏剧单元时,我设置的教学重点就是读——表演式朗读:先由几个小组自由选择读了前半部分,由同学们推荐刚才所读中觉得对角色把握最好的来继续后面表演。他们选中“市长”的是一名文静的女生,这名谢姓同学在活灵活现地朗读完“订婚!订婚是扯淡……谁先说他是钦差大臣的?回答我!”这一长段,虽然她把“文士”两次误读为“文土”,但仍然是掌声中止了朗读,太精彩了,而此时,我下了一个评语“这是谢同学课堂声音最大的一次!”这也是生本互动之朗读体现附属效果——在体现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后,也增加了学生的学生自信心。其实,以学生为主体,不就是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后体会成就感,从而真正达到“乐学”吗?(下转第33页)(上接第34页)
  2、悟——生本互动的内在表现,悟出经验
  即使是从套路化的作用言,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后,避开一切的协助,不进行合作,抛弃任何资料,就让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间对话,这样原始的解读也许就最契合作者心。
  以整体感知为例,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的概括多在小组交流合作环节进行,虽然集体思辨,但多少抹杀了学生个体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独特语言特点的表达。当单独与文本进行交流产生的思想认识长久淹没于集体答案后,我们提倡的个性也随之消失,语文学习最后培养的又中人是机械式的同一版型。而就是教材本身,也提倡着学生个体化的理解,如《致空气》《樵夫,别砍那棵树》课后练习均有对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的要求,而如此的自读课文,我们有什么不放手让学生在生本互动中就悟出来呢?中国自来就有“诗无达诂”之说,对《锦瑟》诗的理解,我们不必留待课堂上进行过多的师生互答、小组讨论而同一其主旨,对《归园田居》仅理解为享受田园生活之主旨也不失为贴近诗人。如此,笔者以为,如诗歌类是可以以生本互动为主进行整体感知的,这就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化理解,而提高了教学效益。
  3、疑——生本互动的理想表现,疑出思维
  我们在生生互动情节,多有“请同学们质疑”这个环节,我们也要拓展在生本互动中就有质疑精神。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让他们圈画出其中的疑难部分,写下困惑之处,更高者表达出对文句、作者不同看法。在教学《桃花源记》前,在学生早读自由朗读——即群体性生本互动中,有一学生就对我提出问题:“‘落英缤纷’,理解就是落花繁乱,但这似乎与整个情景不协调吧?”初二学生对文本的自我阅读中,虽不能说出看法,却难能可贵地进行了质疑,这是多让人惊喜的阅读效果啊!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他们会在个体解读后因质疑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总结
  生本互动是互动教学的一个侧面,在当前人与人的互动蔚然成风形势下,有必要提倡,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提高,“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③生本互动就是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让它成为学习型课堂的有益补充。
  引文及参考资料:
  ①《各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表现出的共同点归纳》2015-04-14 好教师网
  ②《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湖北教育出版社 叶平 姜瑛俐等编著
  ③【苏】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祖春 王祖琴主编
  3、张惠莉《互动课堂教学反思》2012-3-17 江西教师网

  • 【发布时间】2017/4/9 10:13:43
  • 【点击频次】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