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中的课堂教学

 

【作者】 吴福邦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中的课堂教学


贵州省兴义市威舍中心小学 吴福邦


  一、揭示矛盾引起思索
  教学中矛盾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之间。语文教学中一般存在着“知”与“不知”、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当学生“不知”或知得“不深”,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抓住矛盾的症结,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围绕矛盾定向思维,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提高认识能力。如教学《登山》一文,当巴果茨基走过险路,回头看列宁时,吓得险些掉进深渊。为什幺会这样?这是一个“知”与“不知”的矛盾,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阅读上下文,就可以弄清,因为列宁紧跟在他后边,而且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头昏目眩),列宁是俄国革命的最重要领导人,真遇到危险,那将是革命的巨大损失,巴果茨基当然吓得险些掉进深渊。这一句话看出了他当时十分紧张十分担心的心情。又如教学“麻雀”第三自然段,开头写道:“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学生一般只认识到这一句在写什幺,而没有注意为什幺写,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后面写小麻雀样子的语句上。这里就存在一个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教师质疑:“为什幺要写风?不写可以吗?”这一提问立即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这一句上,迅速地开动思维机器去主动地寻找答案,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从“猛烈”和“摇撼”可以看出风很大。正因为风大,小麻雀才会从巢里掉下来。这一答案找到了事情的因果关系。有的说,猎狗鼻子虽然很灵敏,可它能嗅到麻雀气味,发现小麻雀,风肯定也帮了忙。这一答案注意了文章的前后联系。有的说,风吹树摇,这一景象衬托了小麻雀的弱小和可怜的样子。这一答案从写作技巧来分析,认识更进一层。这些答案比仅仅知道这句在写风大风猛的认识要深得多。从这两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知”,“知得深”,得益于教师善于抓住矛盾,巧妙点拨。
  二、基础不能忽视
  前面所谈的情景的创设,语言的感悟,都要有一定的基础。语文的学习要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书读不好,后面的事就什么都谈不到。因此,做为基础层面的读书一定要扎扎实实。“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的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读书,无法感知课文,也就谈不上感悟和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读书。
  (一)读书要到位
  人要按规律办事,教学也一样,要从每一件小事扎扎实实地做起。在语文教学中,读书应该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散也好,表演也好,都要以读书为基础。只有学生把课文读通了,读懂了,才能有更深的思考,有更多的感悟。因此,读书就要读到位。让学生踏踏实实地读好书,把书读懂。让学生感悟到位,再引导学生发散。所以,让孩子们踏踏实实的读好书,应该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老山羊当医生》一课,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自由读,指名读,对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为后面的发散和表演奠定基础。初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这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一年级课文虽浅显,一年级学生虽是刚接触书面语言,也要进行初步的咬文嚼字的训练。因此,再次的细读(也称精读),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读懂,读透,可以在这里进行简单的语感的训练和语气朗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才有根基,才扎实。需要强调的是,读书千万不可越位。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课文,简单,学生读一两遍就明白了,所以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就认为学生有所感悟,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让学生演。其实,这是一种越位的表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甚至不让学生看书,这些都是不对的。低年级学生同样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同样要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利。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读书是一切的基础。语文教学的改革,不能偏离其根本。
  (二)识字写字要扎实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但不等于放手。培养需要过程,学生的主体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虽然现在不提倡让学生说每一笔的具体位置,但重要的那一笔要强调,因为那一笔往往是写好这个字的关键。而且,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从笔画记字向部件分析转化,充分利用部件识记生字,提高学生分析字形的能力。
  三、搭桥铺路由浅入深
  在思维训练中,环节之间距离太远,或问题之间跳跃太大,都会出现思维障碍。教师应该有机地补充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环节,完备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前提,在跳跃的距离中搭起过渡的“桥”,铺设通幽的“路”,接通思维之线,使之由浅入深,流畅贯通。《倔强的小红军》描写陈赓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骑马朝前走。可当他想到了那些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受骗了。这是为什幺呢?大部分学生答不上来(思维出现障碍),有的说,因为那些穷孩子骗过他(这种思维偏离方向),显然,在学生认识事物、分析现象的过程中,由于环节之间距离太大而出现思维障碍。这时教师应及时增加环节,补充前提为畅通思维搭桥铺路。可以这样做:①弄清背景,穷孩子为什幺参加革命?②缩短距离,讲述一两个穷孩子参加革命不怕苦不怕死的小故事,问,穷孩子身上都有什幺精神?③寻找联系,小红军跟这些穷孩子有什幺相似之处?通过设置这样几个“梅花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连接起来,障碍得以突破,偏向得以拨正,思维沿着目标正常运行。
  四、迁移表达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书面写作训练方面,我在教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以后,安排了写景作文,让学生把最近到公园或郊外游玩观察到的美丽景色按顺序写下来。让学生凭借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去写作文,写后凭借语感自行修改。例如:有的学生在参观完我们市的天香园后写到:‘哦们天香园的榆树造型真是美丽极了,一棵棵榆树千姿百态:有的像长颈鹿,在翘首遥望;有的像孔雀,向人们展示它美丽的羽毛,笑迎来宾,……”这一系列的排比句和比喻句,把天香园中那千姿百态的榆树造型描写得真可谓惟妙惟肖。

  • 【发布时间】2017/4/20 16:35:29
  • 【点击频次】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