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关注差异 等待成长

 

【作者】 丁会儒

【机构】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佟江小学

【摘要】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的。基础教育中如何践行多元智能理论。培养正常的社会人。

【关键词】 差异;成长;
【正文】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体现了对人的差异性的尊重,更为培养社会人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从事的是基础教育工作,应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的基本习惯,而这些似乎都与多元智能理论相去甚远。在教育教学中,我却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其中,让这一理论充分的为基础教育服务。
  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让我们感到整齐划一的统一要求,难道基础教育中就不存在差异性了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世间万物都存在差异,俗话说“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你不可能两次跳入同一条河中。”那么在基础教育中如何让存在差异的个体完全接受相同的内容呢?又如何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个体的质量呢?这一切又因孔子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成为可能,这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谋而合。让我感觉到在基础教育中运行“多元智能理论”成为可能。
  一、基础教育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更体现在根据人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方法让不同的个体掌握相同的知识。
  这就是孔子提倡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但是在我们的统一的班级授课制的课堂上该如何实施呢?个人粗浅认识觉得可以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认知兴趣点。例如:一个沉默寡言的学生,但是有绘画的特长,可以根据他的绘画内容发表介绍,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方法,培养他的自我展示的能力,弥补他性格的缺点。也达到了基础教育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要求。让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教育服务。
  二、以学生的智能特长为突破点,弥补智能中的短板,提高个体人的整体智能水平。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接触过很多智力拔尖的个体,但是他们又有不同的性格、生活能力等方面的缺点;而智力一般的孩子生活能力却很强,能与人正常相处……既然是基础教育,就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培养形成特长的基础潜质。善于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智力优越性,发挥特长,给其他智力平凡的学生当老师,这样,不仅发挥了他的特长为大家服务,而且锻炼了他们与人相处能力,提高了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趋于完美。而智力平平的学生则应该从他们的其他潜质出发,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兴趣完成基础教育中的智力培养内容。
  三、同题异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同样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原理。
  多元智能不仅仅是智能类型的多元,还应该体现在思维方法的多元性,解决问题多方面考虑,特别是换位思考。根据基础教育的教学素材锻炼学生的一题多解,从不同的方面考虑解题的方法,在日后迁移到生活中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生活需要的能力,提高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社会问题是多方面的,社会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基础教育只是让学生有足够的认知水平,达到基本的认知要求,而这其中决不能只倚靠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更应该为多元的智能寻到出口,杜绝压制多元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是指导教师适应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也是为学生正常发展寻到的航向。人无完人,为什么要孩子们面面俱到,承受无休止的指责和压力?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强加那么多不合理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承认人的差异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培养品质过关、心理健康的正常人垫高基础,发展潜质,提高学生擅长的潜质,为学生今后成为正常的社会人打基础。亦希望我们的评价机制能够人性化,能够为不同的人找到出口。
  作者简介:丁会儒,女,47岁。中共党员。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佟江小学教师。1990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获得国家、省、市级指导教师;区、市级师德先进个人;区优秀教师;通化市骨干教师。
  • 【发布时间】2017/7/6 9:05:22
  • 【点击频次】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