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扭转学校德育“虚化、弱化”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 蒋丛玉

【机构】 湖南省衡阳市第十六中学

【摘要】 近年来,学校德育虚化、弱化已成常态,尽管国家、社会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此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但仍收获甚微。德育现状究竟如何?应如何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具体阐述。

【关键词】 德育;现状;方法;途径;
【正文】一、当前的学校德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身边却出现了诸多的不和谐: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事情时有发生;文明礼貌缺失,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甚至,一些人眼里,文明、利他倒成了愚蠢的行为,为损人不利己乐得手舞足蹈,连“老实”也成了贬义字,人们在思想上出现了价值空洞,陷入了信任危机,到处充满了不安全感,回头看看,这不安全的背后是道德的缺失,追本溯源,学校德育的缺失是罪魁祸首。可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迫在眉睫。
  二、扭转学校德育“虚化”、“弱化”的方法与途径
  (一)提高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要在体制、机制上下文章,市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学校德育规则”的制定,领导和全体教育界人士取得共识,真正认识德育的重要性。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并能够引领学校德育的发展。通过以上带下来推动学校德育的发展。其次要改革评价机制,要想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还要从根本上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唯分数论的状况,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把德育作为衡量学生升学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学校开设德育课,保证德育课的数量。
  学校开设德育课,每周两节以上,最好每天开设德育半小时,完善德育课的质量,丰富德育课的形式,首先,开展各类形式的活动,如将校内德育工作延伸到校外,组织开展校外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校外辅导员资源对各活动进行辅导。通过挖掘本地德育题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等活动,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化,提高了德育实效。其次,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探究性的方法,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历经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在德育课程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爱上德育课,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使之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与自身行为相结合。
  (三)增强隐形德育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隐性影响,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以完美的形象去感染师生的心灵、行为,促进大家奋发向上。在这样一种有力的无声的教育语言熏陶下,让孩子“跨进校园,接触到一切都是美好的。”以此塑造美的心灵,完美的人格。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师德师风,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启迪与帮助,并非仅仅限于课堂上,也不只是书本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也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二,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教育学生的隐性课堂,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净化校园环境要从学校宣传媒体、绿化美化工程、校园环境卫生建设抓起,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环境中。整洁、优美富于教育性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个性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潜能。实践中,很多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利用校园建设和管理过程,培养学生讲文明、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实施德育过程提供重要的条件,而且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快乐成为学生生活的主导。
  如今,我们身边,快乐对于孩子简直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取而代之的是压抑、烦躁不安、情感焦虑、孤僻、患得患失……众所周知,一个不快乐的孩子,在他身上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负面情绪多,正能量少,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障碍,严重的就会产生抑郁,时间一长,就会离群索居,试想一下,这样的孩子,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在人群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品德高尚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所以当前德育工作,要紧抓对学生身心成长的塑造这项工作。各个学校开设心理工作室,增设心理课程,安排专业心理老师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增强其应对挫折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才可能品德更加突出。如果每个孩子心理都能充满阳光与正能量,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也就阳光了。
  (五)为每个学生建立德育成长档案,将学生的德育活动记录在案,定期进行德育评比,展开自评、他评,并有评优评先标准,形成德育网络体系。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何根据我市的实际形势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要不断研究德育的新问题、新特点、新动向及其对策,克服德育工作相对滞后的弱点,真正把致力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每一学校、每一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
  • 【发布时间】2017/7/6 10:11:49
  • 【点击频次】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