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有效教学浅谈

 

【作者】 肉先古丽·吾普尔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摘要】 新课改、新课程要求初中音乐担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能让学生获得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育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创设的音乐情境里,在互动的学科整合里,让学生能力在体验情感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素质教育;
【正文】课改波澜一浪又一浪,但应试教育却如驱赶不散的阴霾,总与素质教育抢占育人舞台,成为素质教育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至今还隐隐作痛,特别是不考试的科目。初中音乐就是这弱势中的一科,更遭中考指挥棒的打压和排斥。今天,素质教育的号角嘹亮正浓,我们如何还初中音乐的“正房”之身,切实把音乐在课堂开展起来,担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呢?我们每个音乐教育人都要不断探索与实践,除了政策、观念的转变成外,我们自身也要更新理念,创新教学,实现有效课堂。下面,我把初中音乐日常的教学心得倾情献出,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新课标要求“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教学中就是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一)运用诗意语言创设描述情境。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不经意地使用语言,谁也不会意识到语言的特殊性,但当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当欣赏无伴奏合唱《放牧》时,柔美悠扬的音响,充盈着整个教室,学生竖起耳朵,捕捉着每一个音符,寻觅着音乐中的信息,此时教师调低音量,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草原的美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那迷离的音乐和撩人的语丝交织在一起,牵着学生的情思与遐想,将学生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仿佛听到天地合一的苍弯里,发生天籁般的声音;仿佛看到微风吹过的草原,串串珍珠洒落在绿缎上的美景。学生陶醉了,痴迷了,体验了,感动了,达到了“咫尺之内,而瞻万巢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的艺术效果。
  (二)运用音效素材创设音源情境。音源是指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主要从网上下载获取)。例如: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人体乐器发出的声一音、塑料瓶模拟的水声与蛙鸣声、揉搓报纸模拟的风雨声、盆桶发出的雷电声、口技模拟的鸟叫声等等。师生共同利用音源为音乐创设情境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意义的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表现的过程创造出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自然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际能力。
  二、加强音乐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同时也要求“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谓、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为此,我们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重视体验的独特性。传统音乐教学,教师往往忽视个体的存在,忽视对人情感的关注,忽视每个人情感体验的独特性。统一标准、统一答案、统一体验,这种大统一的趋同教育,必定导致千人一面的僵化状态,形成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的局面。音乐是听觉艺术,需要体验与模仿,个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把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充分表现出来,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也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例如播放《大海》和《空山鸟语》两段音乐给同学们听,要求他们各自发挥创造力给它们取名字。就有一位农村的学生为《空山鸟语》起了个别出心裁的名字“捉鸡”,并写了注解:“老太太的鸡从鸡窝跑到院子里,她急着到处捉,又来了一群小伙子,拿着扫帚一起捉,打翻了院子里所有的东西,也没捉到。”这样的听后感,说明了同学们之间想像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正常的,不能用“谁想像得好,谁想像得差”单纯地评价。教师的作用是通过写听后感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要重视体验的过程性。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过程就谈不到体验,尤其是音乐情感体验。“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由于音乐是音响的时间艺术,又是音响的情感艺术,即情感蕴含在音响的时间流动中,没有时间流动过程,音乐中的情感便无从释放。学生在听赏、游戏、律动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这也可以说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在音响的流动中,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使音乐释放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振,使音乐释放的乐思在每一个学生头脑中奔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多倾听、多感受、多思考,从而体验音乐,感受快乐。
  三、突出音乐特点,加强学科整合
  音乐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独特个性。新课标要求加强学科整合,“既包括音乐课程与相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如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门类的综合,也包括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木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与多种学科交融,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做到主题突出、手段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具有综合性、外延性、创新性与文化性。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音乐教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扎实开展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张翼,《谈初中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文理导航》2011.10。
  [2]杨春香,《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现代交际》,2011.03。
  • 【发布时间】2017/8/6 21:06:38
  • 【点击频次】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