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图书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浅探

 

【作者】 岳永飞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袁堂小学

【摘要】 图书资源就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成为学生精神食粮的源泉供给,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关键词】 小学语文;图书资源;阅读教学;运用;
【正文】我们知道,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教材不仅在量上有限,而且在内容上也是极其肤浅和简单的,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就要求教师开发和利用地区、学校蕴藏的教育资源。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活动中,国家为偏远学校配足了丰富的图书资源,这些资源就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成为学生精神食粮的源泉供给。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加之图书资源与语文阅读教学关系更为紧密,所以,我们应加强图书资源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当然,为了让整合出实效,我们还得创新方法,加强策略探寻,丰富整合途径,提高整合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阅读教学拓展空间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知识习得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思想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奠基的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和复制的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平时的课堂教学,阅读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担当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新课改的目标也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教师教学方法、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时间与空间以及可用学习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条件具备的当下,我们就要发挥装备的作用,用好图书资源。也就是要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拓宽学生知识面,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这些内容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就成了当务之急。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必需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最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学生人文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为阅读教学丰富教材
  传统阅读教学,是“教教材”,课本成为教学的唯一凭借,而新课改提倡“用教材教”,课本就只是教学的参考。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如果只依靠教材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运用其他资源以拓展教材、延伸课堂。而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里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就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参考,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代,阅读是他们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服务。但是,这些资源不会无足自走到课堂,需要教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接触图书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源,在读的实践中发展阅读的能力、理解的能力、感悟的能力、品味的能力。
  三、加强资源整合利用,为阅读教学引水掘源
  我们现行教材,很多课文都是长篇大论中的一部分,虽能“自成体系”,但在理解上还是要联系相关内容才能作准确的解读。比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和《独坐敬亭山》等古诗时,由于学生对作者做诗原因及当时环境不甚了解,很难感受作者此时此境的独特心理。我们只好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背景知识,以及课文中涉及的人物百科、地理常识、历史文化等,这样既让学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自主学习,又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又如,当学生的演讲涉及《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红楼梦》《三字经》等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时,他们心得体会就是从图书里获得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了解了东西方文化,体会了真善美的真谛。这次活动既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自己去寻找答案,体验徜徉在“书海”里的快乐。所以现在教学时,我常常要求要积极主动地借阅图书,用好图书。比如讲《颤抖的羽毛》这篇自读课文时,我就让学生去图书馆、上网查阅毽子的相关资料,查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帮助理解文意。这样让学生自主去搜寻资料,学习知识,他们记得更牢固,理解得更深刻。
  四、借助图书资源平台,为教学增加主题阅读
  根据新课标要求,每学期都一定量的阅读任务。我们可以抓住图书资源不放松。特别是现在学生不爱阅读,读书少,文学素养不够的情况下,我们要组织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制定阅读计划,确定阅读主题,既作量的要求,又作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要求,必须要能体现“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寻找真善美的事例和人物,然后写出读后感。学生兴致很高,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开展期间,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出入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人负责到图书馆读两部作品,找出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并写出感悟,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交流,再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反映,在交流中他们利用最短的时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体会到了分享的乐趣。学生为了进一步详实内容,还进行了相关社会采访和问卷调查,从中学会了与人交流。一个月后的阅读成果展示课上,一场以“走进人间真善美”为主题的演讲、辩论会令人赞叹不已,活动内容充实,事例感人,充分体现了运用图书资源的有效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的时间资源和书本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勇于走出课堂,放手让学生去追求、探索。当然不仅是图书资源,还有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蕴含生活百科的社会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教学服务,成为学生发展的重大助推器。现在,图书室、阅览室成为了学校最大资源库,有着丰富的资源,我们必须在“用好”上做文章,探究出切实可行的使用策略,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孙莉莉,图画书阅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定位问题[J].幼儿教育,2012年。
  [2]周冰,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09年。
  [3]俞建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年。
  • 【发布时间】2017/8/6 21:16:57
  • 【点击频次】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