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提升课堂效率新探

 

【作者】 汪子华

【机构】 山东省昌乐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数学教学中一味地以延长课时增加学生知识量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在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前提下高效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教师就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从简单意义上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主要表现就是在人力、时间投入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获得相对较高的回报。而有效性教学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则能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为日后的数学学习积累知识、夯实基础。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动机
  第一,让数学贴近生活。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数学就是单调的公式和复杂的计算,与生活没有关系,因此对于学习数学没有什么兴趣。但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让数学贴近生活,在提问题的时候根据学生们的喜好进行假设,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课堂上的教学不一定要非常严肃与正式,有时学生在愉快氛围中的学习效果会更明显。比如教师在授课时多一些情景假设,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多一些诙谐的语言,多给学生一些讨论的时间,学生会从中发现快乐,从而对其产生兴趣。第三,用成功来刺激兴趣。事实与理论证明,成功和兴趣密不可分的,当一个人在一件事上成功后,会对其产生兴趣。学生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学习数学,但总是学不会,即使再努力也无果,便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在数学课上,他答对了一道问题,并且得到了老师与同学的赞扬,便能激起他的自信,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老师该做的就是为学生多创造一些这样的条件,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二、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制作几何模型,观察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边与各对角线之间、各个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课中开展有效自主学习
  弗莱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不在于把知识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原理,在于引导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得到方法;因此,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就难以畅通。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名学生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重组、内化、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参与。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作用。
  四、强化课堂学习的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开展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个人的课堂角色与学生的课堂角色进行清晰的界定和划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对课堂形成完全的主导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具体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方式中共同进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式学习,推动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一课节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出几组不同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然后让学生按照学习小组的形式对每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边长关系进行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各组再推选出代表对整体的思路及规律发现的过程进行分析与讲解。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个人主观作用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还可以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五、设计有效的课后作业
  一般说来,初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
  1.基础性练习。课后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后进生准备的。
  2.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
  3.拓展性练习。可以将数学习题进行变式教学,这对于数学概念的外延教学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深化概念的理解及培养数学思维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将某一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变换成更一般的形式,让学生把研究对象或问题扩展到更大范围进行考察,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的目的。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吃饱,而其他学生也能因此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到的知识能比较灵活。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突出自主学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理解能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交叉融合实施,逐步推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7/9/7 15:00:12
  • 【点击频次】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