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培养新探

 

【作者】 徐向勤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高峰头镇曹村小学

【摘要】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经验性的感知能力,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使其具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是教师应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培养;学生;语感;
【正文】“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经验性的感知能力,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在此谈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语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1、加强语感培养,有利于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语言是通过固定的语法规则、基本架构和表达方法进行遣词造句,赋予文字以厚重的情感。通过对语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其背后的意义表达、情感色彩、人物心理和构成内涵等内容。 
  2、加强语感培养,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个人的语感都不尽相同,要受到个人思维方式、文学素养、内心情感和文字综合运用等多方面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讲同样一件事、说同样一句话、用同样一种感情,往往给别人的感觉不同的原因,因为每个人的语感不同。
  3、加强语感培养,有利于实现情感与价值的统一。
  语感的培养可以由内而外的培养学生的个人气质,加强知识、能力和情境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综合审美素质和完美人文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全的“三观”,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上能够做到高效、敏锐、准确,使自己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与沟通环境。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语文学习相较于探讨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的理科来说较为沉闷。尤其对于思维活跃的中学来说,许多人会觉得不学习语文,也可以轻松应付考试,因此语文课成了许多学生用来放松的课程。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松懈思想,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的不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又怎样能培养语感呢?因此,想要搞好语感教学,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作前提,学生才愿意深入了解语文学科,让教师有培养学生语感的机会。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学校的教学设备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语文课堂上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语感的培养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科特有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必须集中力量搞好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真正落实“双基”教学的任务,才能真正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
  阅读教学历来被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占去了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但是其教学效果却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学生的阅读语感技能提高十分缓慢。其原因就在于对作为言语对象的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步入了误区。教师往往仅在语表意义上兜圈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析来分析去,久而久之,在学生心目中课文只是些抽象、干巴的内容梗概的筋和毫无生气的语言符号。课文的阅读教学,根本着眼点应使学生增强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表达什么”和“怎样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而“怎样表达”则是语文科教学的侧重点,更为重要。
  对语文来说,明白“表达什么”固然必要,但却是为了达到理解“怎样表达”这一主要目的。对语文教学来说,准确地把握言语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对这一内容的表达形式的感受。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在学习鲁迅的杂文时,这一感受尤为突出。学习鲁迅的杂文,单凭分析思想内容,讲解写作风格和一般地读读、写写、听听、练练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而要抓住最能体现其特色的语调——他的恨,他的爱,他的讥讽,他的赞美,他的内心世界,他的丰富感情,听他的语调便全能感受到。他的语调又是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比如,善于借标点符号的巧用来表达特定的语调,从而传达他的含蓄而强烈的感情,便是突出一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真正重视听和说的训练,并采取切实的步骤和方法,使之落到实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是十分重要。
  四、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使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及优美的意境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五、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语感
  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性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景中切身感悟到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心灵中的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切忌越俎代庖、一讲到底。近年来语文界积极倡导的“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培养语感能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措施,学生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有了强烈的作者、读者角色意识,自动探究、倾心实践,于不知不觉中实现自己认知图式的构建。
  • 【发布时间】2017/9/7 15:09:20
  • 【点击频次】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