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宋文义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

【摘要】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以新课改教育方法教学,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数学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小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兴趣非常关键。

【关键词】 小学数学;培养兴趣;创设情境;学以致用;数学魅力;
【正文】引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小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我们教师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小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能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本文现就讲述几点笔者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小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我们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如果我们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同学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我们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我们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1、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一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例如,在一次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一位教师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开始会场非常安静,片刻之后,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炸弹”抛了出来,在场的老师们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是授课老师没有想到的,就连听课老师们也为之一震。授课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有很强的独创性,更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
  2.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效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小学生认识知识、体验和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小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另一方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爱想象是人的本能。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小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小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这具体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提供思考素材;孩子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了显性的物化媒介可以进一步诱发孩子的思路。如:教学“可爱的企鹅”时,我以一篇童话故事为线索,让孩子们在情景中体会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代表的意思,并激发孩子们的想象,一人说算式,一人编故事。他们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二是留有思考空间;我们向孩子们展示学习素材后,我们教师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要给孩子们留有思考空间。如:我们教师教学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成8后,让学生自己探索8还可以怎样分?几和几合成8?学生有了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就能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孩子们提供思维的素材和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这氛围中去参与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三、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中提到过:“学以致用。”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教学也一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以致用。首先,安排实践活动,使小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能自己寻找生活素材,集体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最高阶段,就是学以致用,利用自己或集体的智慧创造性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收集商品宣传单,找出自己需要的商品,并计算出需要付多少钱;比一比谁提的数学问题多,大家怎样解决等,营造家庭购物的氛围。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好的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在我们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在宽松、愉悦、自然的气氛中得到释放,从而真正展现出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邹河清,《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漳州教育信息网,2011年05月04日;
  [2]张常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12年11月15日;
  [3]黄晶晶,《老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2014年02月26日。
  • 【发布时间】2017/9/7 15:13:58
  • 【点击频次】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