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转变观念,迎接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

 

【作者】 魏 红

【机构】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佟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根据教育部通知,自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初中教材则减少课文篇目,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份量”。(8月19日《法制晚报》)
  本次改革一年级教材一改以往入学就先学拼音的“传统”,第一篇识字课文就识字“天、地、人、你、我、他”。部编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讲求“回归传统”。此外,增加了古诗文篇幅,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增幅达80%左右。初中教材则减少课文篇目,增加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份量”。此次部编版教材更加强调4个标准,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和时代性。
  转变观念一:纠正死记硬背方法,更注重语言文字运用。 
  一年级入学,先识字,再边识字边学拼音,这样安排可以使孩子们对语文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 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很有深意的,它告诉我们,要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语文学习的目的。旨在帮助孩子建立对汉字的“初始感觉”。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学拼音可能会让这些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觉得语文很复杂,相反地,对于识字而言,如果执教者挖掘字源,由象形、会意等演变吸引孩子识字,设计出一些趣味性,将大大降低识字难度。这一改革开篇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对以往过于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一个转变。针对先识字后学拼音这个问题,很多一年级的家长都比较担心,孩子刚一上来,不会读先识字会不会有些拔高?“其实不然,以前幼儿园教学拼音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教育专家分析,新学期使用“部编本”教材之后,将对教学带来直接影响。此外,新教材对一些家长过早引导低龄儿童学习拼音,以及死记硬背学习古诗词都有“纠正”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旨在鼓励家庭原生态亲子共读,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学习方式。此外,针对认字要求也有所降低,小学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左右,比以前减少200字,其中800字左右会写。教师更应在生字的运用上多下功夫,夯实识字写字基础。教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在重视积累的同时,强化运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要素的具体呈现,避免单调枯燥的机械操练,而是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活动设计以运用为导向,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指导他们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转变观念之二:加强小学古诗文教学力度
  部编本语文古诗文篇目的增多,说明国家也越来越关注到对国民文化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如何培养古诗文的兴趣?
  第一,学生要认清学什么,才能有目标、有方向的去学习,并且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这就需要一个科学的大纲体系来进行系统化学习,而不是走马观花的进行浅显了解;第二,学生要知道怎么去学。有的学生觉得只要把古诗文背下来,对考试内容就能轻车熟路、手到擒来。可是这样,或许对短暂的考试有一定帮助,却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爱上语文或者文学。针对古诗文内容增加,如果课堂教法不够多样,文言选段本身的内容太艰深晦涩,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而且文言文和诗词本身也有难易层次区分,不过教材的编写会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各年级安排适合学生理解程度的文段,不至于因为难度大而引发抵触情绪。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看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电影,介绍一些古典文化的公开讲座,或者听一听有趣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变观念三:做好“一课一得”
  我们知道,新教材就意味着新理念。以人教版为基因的“部编本”自然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强化以阅读和写作为主体,以阅读为核心的格局;细化语文知识与能力点,倡导“一课一得”;建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优化并明晰写作层次训练,大大增加古诗文分量,等等。这些教材编排变革,也必定催生课堂教学的变革。反过来说,即使教材改得再好,课堂教学如不能有效改革并与之适应,语文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需教师明确文本的教学重点和目标,不能再多而不当。要讲精、讲透一点,你就要有精益求精的能力。同时,还要兼顾单元、年级甚至学段,做到有层次且避免低水平重复。这表明,你不能再为讲课文而讲课文。教材教材,编的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和文本。退一步说,如果“部编本”不能有效为“以阅读和写作为主体,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教学规律,提供切实有效的知识和能力体系、阅读和写作训练体系。教师们不能迅速具备这些能力。我们的新理念、新目标,可能还要长时间处于设想阶段。“部编本”教材来了,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才刚刚开始。“部编本”能否力挽狂澜,教材只是基础,关键还在教师。只有教师的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保障新课改有效实施!
  • 【发布时间】2017/9/29 11:10:58
  • 【点击频次】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