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地理新课程培训的几点反思及建议

 

【作者】 罗 君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有幸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参加地理新课程培训,几天的学习再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感触,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新课改是不是必须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有时可能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思路,就不是一堂新课改下的课。因此,在教学时,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新课改不是课堂非要热热闹闹,新课改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例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这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再比如: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二、传统的“讲授法”是否需要完全抛弃。 
  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 很多老师都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和要求,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讲“多”者往往会被冠之以观念陈旧、不和时宜等许多莫须有的罪名。那么,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要不要“讲”了?我们应该给“讲”一个什么样的名分?首先,讲肯定是要讲的,不过,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但是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也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一个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和最好的合作者,但是,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他们中间的“专家”。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注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金子”,是“其然”,而不是“其所以然”。但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尤其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他不但要向大家说明自己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而且还要告诉大家自己那根“点石成金”的手指是如何修炼成的,即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生硬的结果。 
  三、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但是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教师通过板书把教学内容要点分类、编码,简明扼要地展示给学生,不仅能训练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也利于学生依据板书笔记对照教科书进行复习巩固。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如粉笔等)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它只取其形似而不计其细节,也就是说,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7/9/29 12:27:28
  • 【点击频次】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