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学生在质疑中发展问题意识

 

【作者】 陈明川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干海乡小学

【摘要】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小学语文要达成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奠基任务,就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问题意识;质疑;发展;
【正文】问题意识是开启思维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前提和基石。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经说道:“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也就成了落实语文奠基目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走不出“应试”桎梏,仍采取简化的“一言堂”模式,自问自答,不留学生思考时间,不待学生思维反应,更不让学生质疑读书,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不会问、不想问,问不到关键上。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很多,我认为鼓励学生质疑学习,让学生在质疑中发展问题意识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和途径。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对话环境,让学生敢问
  爱问,是孩子的天性。然而,我们现行学生随着年级增高,知识增多,问题却越来越少。到了高年级,课堂上基本不见举手发问者。究其原因,不是学生样样都清楚,而是学生没有去质疑,尽信书、尽信教师,没有主动思考习惯和爱好。造成这个结果,不是学生自身原因,原因出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行为,没有营造良好的质疑环境,没有让学生体验思考、发问、解问的乐趣,甚至个别教师对学生“标新立异”之问呵斥、嘲笑、谩骂。这样打击的结果,自然就是学生不敢问、不想问了,最后就发展到不会问。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而封闭、压制、权威的课堂环境,必然导致学生个性的退化、思维的刻板、呆滞,这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十分不利。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坦诚交流,敢于发表不同看法,敢于提出问题,激发问题意识。正如古人所说:“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平等对话的启迪和碰撞。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努力创设师生间民主和谐的气氛,并建立起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关系,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敢说敢问,自由发挥想象,交流对问题的看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如此教诲,我们何不大胆推行。我们知道,问题是学生夯实基础、形成能力的原动力,是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的催化剂。课程改革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诱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入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中来。如果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情感之间的矛盾一旦被诱发,就易产生疑惑,从而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内驱力。要启动学生思维,必须善于激疑,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三、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爱问
  爱问本是学生天性,也是其扩大视野、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爱问变成了不敢问。除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还有教师教学行为的自问自答都是抑制学生爱问个性的。我们知道,疑生问,问则思,有疑必有问,有问必会思。所以,我们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愉悦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爱问。现在,让学生主动提问很难,年级越高,难的程度就越大,多年的“灌输式”教育使他们养成了“接收式”学习方式和态度,以及习惯,教师如采用常规手段,可很难奏效。唯有创新激励评价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爱问乐趣,无论好与坏都能抓住优点或闪光点予以表扬,让学生慢慢尝到甜头,参与到学习中来,才是上乘之策。
  四、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会问
  会问是一种能力。只有会问,才会问到准,问到点子上。但学生不是天生会问,需要教师授予方法,在质疑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为此,要做到三个“不迷信”。
  (一)不迷信教材,质疑教材。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有这样的教材观,学生也要有这样的学习观,不应当把它作为教与学的圣经宝典,唯书是从只能害己害人。教材中的作者观点也有可能偏激,编者编辑也有可能出现错误,甚至自相矛盾。古人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跳出来,与作者或编者对话,对文章提出赞同欣赏或批评指谬的疑问,甚至否定。即使这些问题观点不一定成熟,抑或不一定正确,教师也应大力提倡,积极鼓励。鼓励学生在“拿来”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向作者质疑、向编者质疑,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来。
  (二)不迷信教师,质疑教师。曾经的师道尊严,是因为教师是智慧的象征,拥有无限知识。而现在,特别是信息满天飞的今天,“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就越来越有市场了,学生知道的,能做的,教师不一定知道,不一定会做。所以,教师在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就要告诉学生,我说的也不一定全对,鼓励学生向我质疑,增强“反驳”意识。不过要有充分理由和根据,不能无理扭曲我的要求、观点。
  (三)不迷信自己,质疑自己。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曾经说到:“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现在,学生千人一面现象严重,没有个性,更没有创新思维,他们想出来的、能说的几乎都是教师之意、教材之言。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扪心自问”,质疑自己,我想的,我说的是否合理,是否必要,是否有依据。自己对自己的质疑再质疑,是引导学生梳理质疑、筛选质疑、提高质疑实效性必须关注的重要方法。
  总之,引导学生思考,在质疑中发展问题意识是良好的培养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要达成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奠基任务,就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想问、爱问、会问,“问”出效果、“问”出成就。
  参考文献:
  [1]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M].教育研究,1995.10
  [2]陶红,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创造能力[J].语文学刊,2011.05。
  [3]沙建华,莫让质疑变味[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2.12。
  [4]吴星涛,浅析语文教学中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群文天地,2012.12。
  • 【发布时间】2017/11/1 8:45:02
  • 【点击频次】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