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巧挖课堂资源,促进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作者】 张新平 吕霞霞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初级中学

【摘要】 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方法对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有限的课堂,无限的资源,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科学巧妙地挖掘课堂教学资源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开发和利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隐性教学资源,激发师生的内在生命活力,构建、和谐的生物学课堂,使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提高效益;提升素养;
【正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手段也日益丰富。新时期的初中生对生物学习应该并不难,但生物学的知识点还是比较繁杂。因此,生物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地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挖掘课堂教学资源,来促进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本文我将结合自身几年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对此展开探究,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者。
  一、及时捕捉生物学课堂的即时性信息
  课堂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控教学进程的基本途径,以达到对课堂活动的深入了解,及时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情形,从而引发动态生成性的隐性教学资源。
  在教学“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课时,发现一位男生一直低头在吃“辣条”和喝可乐。于是就把他的“辣条”和可乐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请大家谈谈“辣条”和可乐的营养成分、长期食用是否有利于健康等,让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会 “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这是正常的现象。一个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的教师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机应变,引发生成性教学资源,使学生养成宽容心,会对学生的人格产生重大影响。
  二、抢抓机遇即时利用生成性资源
  1、对生物学课堂的即时性信息的注意过程。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都存在着差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智慧双眼善于识别、捕捉和利用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性的隐性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选择。
  在教学“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实验时,有的学生认为用1粒花生种子燃烧不足以让30毫升水温度升高到1℃以上,有的学生认为锥形瓶导热性差而影响实验准确,有的学生认为由于热量散失而导致测定的数据远低于附表中的数据等等。由此水到渠成地引入下一个课题——“怎样做才能尽量减少花生种子燃烧中热量的散失?”从而引燃了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生物学课堂的即时性信息的判断、选择和评价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当我们的学生出现认知冲突以及言行错误等,都可以作为开发和利用的生成性的隐性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作出迅速而合理的判断,及时反思、总结。
  在跟学生一起学习“人的生殖”一节课时,遇到过这样一些生成性教学资源。在导入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看 “新生儿啼哭”的图片时,询问他们:“新生儿为什么哭?”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新生儿觉得痛苦。”有的说:“新生儿一来到陌生的环境觉得害怕。”有的说:“新生儿开始呼吸了。”有的问:“新生儿难道在母体内没有呼吸吗?那他怎么活呀?他在母体内怎么吃饭?”……同学们纷纷提出了他们的疑问。于是我就耐心倾听,仔细判断,很好地利用生成性动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
  这个片断很好地诠释了“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体”的课改理念,竟能生成这么多的教学资源,从而构建充满学生的创造性智慧与激情的课堂,引领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三、关注借助渗透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1、及时进行学科渗透来释疑解惑。
  生物学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将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用来解决生物学的问题,往往就会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将积极地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课时,问学生“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心脏里的血液怎么流到头部?血压有多大?”学生异常兴奋,畅所欲言。我因势利导,及时地列举物理知识加以说明。在生物学中, 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等许多原理都能用哲学知识帮助理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准确应用哲学原理进行理解。此外,还应挖掘利用社会热点,搜集最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渴望,提高学习兴趣。
  2、渗透中外生物学发展史的教育,落实三维目标。
  科学素养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教学的突出位置,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中外生物学发展史的教育, 让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来感化、引领学生。在上“生物的变异”一节课时,及时插入“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杂交水稻产生的背景和前因后果,明白科学家们探索的轨迹,从而学习科学家身上的科学方法和精神。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的教育,就能塑造学生灵魂,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让教师发挥教学智慧,使他们的思维空间才能得以拓展。
  总之,教师应当注重生物学课堂的内涵——源自生活、服务生活,必须呵护并开发、利用教学中不断闪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创建一种和谐、高效、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让生物学课堂“活”起来,不断地由于出现美丽的“风景”而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陈郑生.生物课堂教学资源的自主开发与应用[J].江西教育,2015(09).
  [2]周杰.初中生物课堂挖掘教学资源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03).
  [3]范彬彬.微课教学资源与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融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02).
  • 【发布时间】2017/11/1 8:54:45
  • 【点击频次】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