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

 

【作者】 李秀娟 张薇薇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兴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可见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对话。从事教育工作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人与机器的不同在于人有思想、有感情。我们对学生做思想工作主要途径之一是找学生谈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线,修正学生行为或思想上存在的偏差不足,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谈话中接受老师的观点或建议。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对与如何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有一些体会。
  一、要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以千里
  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学生谈心,很容易把学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对立面。无形之间就筑起了一道沟通的“高墙”,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平易近人这个词,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很难。难就难在许多班主任难以放下自己被传统“架”起来的架子,维护着所谓的“尊严”,把自己的角色神圣化,让自己去扮演说一不二的神,而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本质。
  事实上,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的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和学生的一种互动。谈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氛围,才能谈的拢、谈得好。
  二、要耐心聆听,不要随意插话
  一些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更多的是谈话,而不注重交流。表现在交谈过程中没有耐心、也没有意愿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便“听”了,也是在冷漠地听,批判地听,更多的时候是没等学生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批评责备,表达自己 “ 恨铁不成钢 ” 的失望心情。即使学生表达了希望交流的愿望,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往往被教师的随意插话和主观评判所打断。这样,谈心的效果自然会打上大大的折扣。
  三、要学会接纳,不要一味批评
  一味地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往往带有自己个人的情绪,使学生感到难以接受。这时候,既使班主任再苦口婆心地批评教导,也只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过耳即忘。要想使自己的话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应该首先学会接纳学生。班主任在谈心中接纳学生、关心学生,是爱心的自然表露。这种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心的接纳,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敝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对症下药”,使谈心收到应有的效果。
  四、要支持鼓励,不要同情安慰
  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那么做为班主任通常会如何处理呢?一些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很自然的反应便是劝慰和同情,比如会说 “好了,别哭别哭,不要哭了”,或者说“这有什么好想不开的?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好了”等等之类的话。试想,这种安慰能够帮学生振作起来面对问题吗?相反,可能还会使学生产生自己的情绪被否定了,自己在教师心里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感受。
  五、要注重引导,不要命令训导
  引导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班主任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当前的问题、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主动地剖析自我,承担责任,协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为其安排一切。具体地说,它要求班主任谈心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以共同探讨代替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要记住,培养学生自主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是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
  那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沟通有哪些方法?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赏识捕捉教育时机,以理导其行
  对问题学生的缺点错误,绝不能姑息迁就,无原则地让步,或是简单地说教惩罚,要坚持批评与说理相结合。要通过说理,对事件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让他认识他所犯的错误及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在说服教育中也要讲究技巧。抓住时机,引导其换位思考,并进一步对其进行说理,让他从中去亲身体会应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而当他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时,老师及时肯定了他的这一做法,并转述了其他学生的话去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教师与同学对他是真诚、善意的。
  二、巧设情境氛围,用爱动其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单向流动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一旦教师与问题学生之间有情感的沟通,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育。而老师的宽容和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
  三、凝聚集体力量,用情暖其心
  人若处在一个互相关心、帮助、和谐的集体中,其心态会更健全,人也会更加积极向善向上。有时候,同学们的认可、理解、鼓励、接纳比老师的教育更有用。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是后转入我班的,他自我意识强,不懂与人相处,班上的同学对其是疏远的,他自己也身有体会,在他心理上有一定阴影,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我针对这一情况对全班的学生进行疏导,交心谈话,让他们接纳属于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懂得,尊重是相处之根本,想得到关心是每一个人的情感需求。这样在同学的理解、包容、关爱中,他深受感动,从而影响了他在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使他获得了感悟和启迪。集体的这种温暖的力量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四、与家长共携手,搭起教育的桥梁
  对问题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与其家长密切配合,包括扭转其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要达成共识。首先就要主动与其家长联系,为他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诚恳告诉他,孩子的这种毛病,光靠学校是无法矫正过来的,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并且要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沟通,处处做“有心人”和“知心人”,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
  • 【发布时间】2017/11/1 9:24:38
  • 【点击频次】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