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课内课外结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作者】 江家梅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墨冲镇墨阳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没有阅读量的积累,难有阅读质的飞跃,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1—6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内课外结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扩大阅读范围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当时从事文学创作的青年:“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后来连常识也没有。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蜜,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根据这个想法,我除了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外,还要他们广泛涉猎课外书籍的阅读,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视网络的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涉猎课外的阅读的途径很多,这就要学生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书,读书无选择,好比乱采蘑菇,误食有毒的蘑菇,就有中毒的危险。教师要关注科教少儿频道的适合小学生观看的益智、科普等节目,懂得为学生推荐好节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电视网络的优势,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开阔眼界。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和眼界的开阔,阅读材料可以从文学扩展到历史、天文、地理、外语,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精神养料。
  二、要制订计划
  广泛涉猎,要从自己的思想、知识实际出发,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一个学期有针对性地读几本好书。不要好高骛远。读书无计划,东一本,西一本,没有系统,没有目的,收获不大。阅读计划的制定应以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高低,而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三、要做阅读指导
  读书如果不细细品味,只贪多求快,只追求故事情节,走马观花,粗枝大叶,那么书虽然读得多,读后在脑子里却很难留下什么印象。就好比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虽然掰得多,到头来却没有什么收获。因此,要求学生读书一定要做边读边想。每读一篇文章,要想想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对其中精彩的问题,还要仔细琢磨,仔细咀嚼,真正在理解、消化和吸收上下功夫。对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还要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多思索,多比较。
  四、要取得家长的支持
  要开展好课外阅读,取得家长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农村学生,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方法上,不全是得法的。有的家长爱给孩子零花钱,却很少订几份报纸,杂志,不去把钱花在买书上。更谈不上带孩子出去转一转,动物园啊,展览会啊,学生见识少,眼界不开阔。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把自己定的书报拿到教室里,每天轮流借阅,学生共同分享。同时适量布置家庭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看电视,去看教师规定的“新闻联播”,“文化生活”,“祖国各地”,“世界旅游”等节目,其它节目要求学生自觉或家长监督不看或少看。一个学生一天对我说:“作文不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思想感情告诉别人吗?通过课外阅读,可说的话有的是呢!”当然,要取得家长这方面的支持,必须“学好课内知识”。不然,语文书里的那些短小、精美的文章学生都没学会,家长怎么能支持学生看课外书,看电视呢?
  五、要写好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最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不断地积累语言素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地从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脑等各种媒体广泛的收集信息,还要写好读书笔记。在一个班级中。全班学生都在读一本书,为什么收获不一样呢?我对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情况作了归纳,他们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而是在认真阅读;把一般阅读与精读相结合,经常写读书笔记。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内外结合,大量阅读,理解消化,吸收营养,对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是大有好处的。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有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广泛的阅读,认真思考,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一步一步得到提高。
  • 【发布时间】2017/11/1 11:41:51
  • 【点击频次】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