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对话”在语文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 刘 英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河西寄宿制学校

【摘要】 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中,师生对话正逐渐代替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都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对话正成为现代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另类风景。

【关键词】 有效课堂;对话教学;互动;
【正文】语文学习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与他人或自己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形成语文素养和能力。阅读因此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建立开放、多元、立体的互动交流平台,是一种多层面的立体的互动参与与对话,是一种开放性的建构和创造。它使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进行着零距离的对话,学生提高了语文素养,展现了独特魅力。那么如何创建一个“灵动”的舞台,让“对话”在语文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激发“对话”欲望,开启“对话”的心灵
  对话教学是师生在对话中的精神相遇过程。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师生对话不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沟通。 
  如果班级里能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气氛,孩子们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参加到对话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一生突发灵感,举手发问:诸葛亮会不会是故意睡觉,来考验刘备有没有诚心?此时,我没有回避或轻描淡写模糊处理,而是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引起了学生极富个性的争议,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大门。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
  二、创设“对话”的平台, 放飞心灵的“对话”
  构筑对话平台,就是要为学生创设机会,提供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轻松、顺畅地对话,让每个学生在良好的对话环境中实现经验、情感的互补、互动。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要使学生与文本发生对话,就要让学生把心放进去感受文本中的喜怒哀乐,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就应该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牵线搭桥,引导学生把书读活,读出自己的体会来,使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如:在教《大禹治水》这课时,在初读交流后,我没有急着讲解,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用各种方式反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有什么疑难问题。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原来的粗浅逐步引向深入。同学们纷纷发言,谈了自己读书的体会。有人说:“大禹治水多么辛苦,真了不起。”有人说:“治水是辛苦,时间又这么长了,但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去看一看?”还有人说:“他的儿子都这么大了,为什么不回去看一看,是不是他不想自己的儿子?”等,学生各抒己见,从中体会出大禹大公无私,为民造福的精神。
  (二)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不再是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话主体,民主对话的双方,在民主的气氛中,双方自由言说,互相倾听,在对话中分享理解对课文的感悟,分享领略课文精神的愉悦。在这样的气氛中,思维碰撞出的火花,点燃了他们情感、智慧的火焰。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深入对话,努力让学生通过对话挖掘出更新颖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创造性因素。在教学《祁黄羊》一课中,当学到祁黄羊推荐杀父仇人解狐当军尉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后,纷纷登门,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解狐会怎么想,怎么说。师生之间展开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学生逐步加深理解、体验、感悟、思考,轻松地体会到祁黄羊不计私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思想境界。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理解事物,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之间的对话、合作,问题辩论等,这些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有效方式。如在学习古诗《山行》时,经常有人写错诗中的“生”。一次复习练习时,我有意请经常写错的同学板练。在检查时马上有人发现了错误,我说:“谁知道为什么错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认为这个深也可以,说明树木非常多。”一个学生说。但是更多的同学认为,这个生说明树木长得生机勃勃,所以诗人不肯离去。从学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都是他们独特的体验。
  三、用“心”生成,开拓对话的“空间”
  要实现课堂上教师、文本、学生三者有效的“对话”,除了尊重学生体验之外,还必须建构在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可见,教师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对话”时,先要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开拓对话“空间”。这样才能使师生双方与文本的契机程度越深,“对话”水平就会越高、越有效。
  课堂中创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那么语文课堂就会在“对话”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发布时间】2017/12/5 9:49:58
  • 【点击频次】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