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杨 棪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东街小学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须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正文】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须求。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状况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为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笔者个人粗浅的体会:
  一、端正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激发一个人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其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笔者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榜样的力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再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家庭作贡献,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因此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笔者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学的不觉疲倦。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要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技巧。做到依据学习规律确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引导学生在设疑、激疑、解疑中学习新知。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阅读学习方法,教师科学地组织学习材料,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提纲引领,抓重点,从而科学阅读,正确理解题意。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本。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资助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比如在低年级时,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而到了中高年级,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探索讨论交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从小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
  3、操作学习的方法,通过拼、摆、剪、比、画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如在低年级就注重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高年级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在中高年级还应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综合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体的细节或成分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必须将学生引入整体和系统上。引导是否得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命题。(即:问题的提出和练习时机的选择是否得当。)比如:讲课时应突出审题和析题,先“化整为零”,把原题解剖成若干小题,然后再“集零为整”,把剖成的若干小题的内容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就会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的习惯有助于巩固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笔者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的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低年级教材里的东西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这样指导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地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这对于低高年级都很重要,先教孩子们认真写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然后再规范书写数字、答题,以至于以后计算的准确,精确,有的同学不注重书写,只图快,不准确,是学数学最要不得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十分重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艰苦训练与培养,一定会造就出一大批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 【发布时间】2018/1/3 17:19:05
  • 【点击频次】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