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 教学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法

 

【作者】 汪梦竹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伏龙初级中学校

【摘要】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将情境教学法更好地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情境教学法 ;
【正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使得情境教学法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师用来改善课堂气氛的重要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的那种枯燥乏味感,为学生展现出课文中的实情实景,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利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有效地融入新课改的思想,将情景教学法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促使自身的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最终促使语文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都获得切实性的提高。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教师是为了情境而情境 
  传统教学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知识。然而随着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教师就应该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而对各类的教学方法加以灵活选用并创新。实际上,很多教师确实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而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授课方法。但在众多的授课方法当中必须要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将其运用起来。一般情况下,议论文适合采用辩论的形式加以教授,记叙文则比较适合运用多媒体来将其中形象的东西展示出来,古诗词应该办朗诵赛。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中国石拱桥》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就应该对多媒体加以充分运用,将关于石拱桥的图片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但是如果是在讲授议论文的时候就不太适合运用这种方法。所以说,教师不能只是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应该与具体的课文相结合,否则就会起不到理想的效果。 
  2.对情境进行随意设置 
  不断获得创新和进步的科学技术使得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被引入初中的语文课堂当中,为此,其教学方式也变得日益丰富起来。但是,每学期的授课内容及课程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对课程进度进行整体而全面地把握,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用,而不应该只专注于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否则,一来难以完成每学期的课程内容;二来情境教学法会丧失其本该有的创新意义。
  3.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境”轻“情”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情境教学中的“境”,而对其“情”的重要性视若无睹,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极不科学的。
  二、将情景教学法有效地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教师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文体都是多方面的,并不是每一种文体都适合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做出准确的判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保证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同样是文言文,《桃花源记》就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而《论语十则》就不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2.对情境进行创设并加以利用,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所具备的理解能力是较为有限的,而且其心智也不太成熟,因此,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一般都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设置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来讲解课文内容,目的就在于提高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杜甫的诗为例,如教师在教授《春望》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来朗诵,学生通过朗诵来感受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师在领诵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面部表情或者是动作将诗人当时的心情重现,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让学生更加珍惜当前这种来之不易的生活。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对义务教育投入的资金在不断增加。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代社会,我国大部分的初中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恰恰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文字,或者播放声音、视频,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而且能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洞悉能力及欣赏能力。例如,在讲述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作品《鲁滨逊漂游记》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鲁滨逊漂游记》讲述的是鲁滨逊在一个荒岛上的种种艰辛生活。其虽然是探险题材,但是篇幅较长,初中生大部分定力较差,很难耐心地阅读全文,因此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由该文章改编的电影,然后让学生学习该课文,以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4.进行直观性操作,促使学生的感官体验变得更为丰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初中语文就是教导大家认识世界。比如,教师在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时候,为了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意思做出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直接借助荔枝这一实物,通过鼻闻、眼看、手摸、嘴吃来亲身感受荔枝。创设这样的实物情境,一来可以避免学生对枯燥的文章产生排斥感;二来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意思进行理解。
  5.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每个人都愿意听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就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产生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讲述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述刘禹锡的《陋室铭》时,由于该篇文章是文言文,比较难懂,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先讲述与主旨有关的故事,如陶渊明采菊东篱、种豆南山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简单理解古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然后通过一步步引导,最终让学生深切理解并体会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7.创设辩论情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时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创设辩论的情境,提出某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与辩论,在辩论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在讲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可让学生对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搜集来的资料就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明确自己所要承担责任和任务,把情境教学法,科学有效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生到学习的乐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8/1/3 18:17:12
  • 【点击频次】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