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数学知识的课堂传授模式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极差,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为此,广大教师应探索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模式。
一、 注重情景互动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而小学生的思维则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建设互动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互动式的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情景中来,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爱学数学。教师在创设互动情景时,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情景的生动,教师应在情景中对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情景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边学边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在互动情景中让学生边思考、边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长度单位”一课时,教师希望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清晰的了解各种长度单位,通过举例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举例没有直观的概念,教师在举例一张桌子的高度是60cm时,学生不明白60cm是多大,并不能通过教师举例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而在互动情景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尺子一起量教室,带着学生一起量课桌的长度、量书本长度、也可以给每个学生量身高。在学生测量身高的过程中,学生首先真实感受到了身高的真实长度,并将自己的身高与测量的厘米长度对应起来。之后,教师可以引入分米、米等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身高怎么用米表示、用分米表示。学生通过思考与教师的辅导,能够轻松的理解长度单位极其实际意义。
二、 加强知识互动教学
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变通能力也远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从自己角度去思考课堂讲解方法,教师应注重知识的互动教学。知识互动教学就是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应先将知识迁移到一些简单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例中,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先理解数学知识,然后再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复杂的、学生不常见的事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解题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比较复杂的问题如“A公司本年度生产了6种产品,每种产品的月生产量分别为105件、110件、120件、120件、120件、100件,请问A公司本年度共生产了多少件产品?”,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要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而且题目的背景十分抽象,学生在不了解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时,还会被题目本身背景所困扰。所以教师简化题目,将题目背景换为“我们学校有6个年级,每年级分别有学生105人、110人、120人、120人、120人、100人,现在学生要每个月给我们发一个苹果,那么一年学校要发多少个苹果?”,学生对这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很容易理解,但混合运算仍是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拆分为两个问题:“每个月学校要发多少苹果”、“每年要发多少苹果”,从而将加法运算与乘法运算拆分开来。在带领学生解决发苹果这一问题后,教师应带领学生总计其中的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迁移到“A公司产品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 强化情感互动教学
数学是枯燥的,而小学生是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为了让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专心学习,教师需要注重增加数学课堂中的情感互动,通过有情感的互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前或者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教师可以讲述一段有意思的小故事、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片,或者其他学生喜欢的故事、视频等,这需要教师在课下通过QQ群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在课堂授课前通过讲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专心投入到之后的数学课堂学习中。此外,教师也要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互动,以免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偏离课堂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来专心学习,也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比如教师在讲解加法时,教师用“2+3+1=6”来示范就很僵硬,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如果教师举例为“小明坐在第三排,他前面有2排学生,后面有3排学生,那么总共有几排学生?”这样就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带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参考本文方案,创设互动情景、加强知识互动教学,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并注重情感互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
参考文献:
[1] 杨进金.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 教师, 2017(1):67-67.
[2] 张淑珍.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 魅力中国, 2017(48).
一、 注重情景互动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而小学生的思维则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建设互动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互动式的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情景中来,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爱学数学。教师在创设互动情景时,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情景的生动,教师应在情景中对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情景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边学边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在互动情景中让学生边思考、边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长度单位”一课时,教师希望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清晰的了解各种长度单位,通过举例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举例没有直观的概念,教师在举例一张桌子的高度是60cm时,学生不明白60cm是多大,并不能通过教师举例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而在互动情景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尺子一起量教室,带着学生一起量课桌的长度、量书本长度、也可以给每个学生量身高。在学生测量身高的过程中,学生首先真实感受到了身高的真实长度,并将自己的身高与测量的厘米长度对应起来。之后,教师可以引入分米、米等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身高怎么用米表示、用分米表示。学生通过思考与教师的辅导,能够轻松的理解长度单位极其实际意义。
二、 加强知识互动教学
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变通能力也远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从自己角度去思考课堂讲解方法,教师应注重知识的互动教学。知识互动教学就是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应先将知识迁移到一些简单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例中,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先理解数学知识,然后再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复杂的、学生不常见的事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解题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比较复杂的问题如“A公司本年度生产了6种产品,每种产品的月生产量分别为105件、110件、120件、120件、120件、100件,请问A公司本年度共生产了多少件产品?”,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要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而且题目的背景十分抽象,学生在不了解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时,还会被题目本身背景所困扰。所以教师简化题目,将题目背景换为“我们学校有6个年级,每年级分别有学生105人、110人、120人、120人、120人、100人,现在学生要每个月给我们发一个苹果,那么一年学校要发多少个苹果?”,学生对这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很容易理解,但混合运算仍是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拆分为两个问题:“每个月学校要发多少苹果”、“每年要发多少苹果”,从而将加法运算与乘法运算拆分开来。在带领学生解决发苹果这一问题后,教师应带领学生总计其中的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迁移到“A公司产品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 强化情感互动教学
数学是枯燥的,而小学生是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为了让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专心学习,教师需要注重增加数学课堂中的情感互动,通过有情感的互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前或者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教师可以讲述一段有意思的小故事、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片,或者其他学生喜欢的故事、视频等,这需要教师在课下通过QQ群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在课堂授课前通过讲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专心投入到之后的数学课堂学习中。此外,教师也要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互动,以免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偏离课堂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来专心学习,也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比如教师在讲解加法时,教师用“2+3+1=6”来示范就很僵硬,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如果教师举例为“小明坐在第三排,他前面有2排学生,后面有3排学生,那么总共有几排学生?”这样就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带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参考本文方案,创设互动情景、加强知识互动教学,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并注重情感互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
参考文献:
[1] 杨进金.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 教师, 2017(1):67-67.
[2] 张淑珍.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 魅力中国, 2017(48).
- 【发布时间】2018/3/12 10:59:11
- 【点击频次】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