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哲学辩证艺术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
【正文】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在新课程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遇到了许多困惑,为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在教学中要追求艺术性。用哲学辩证思维引领新课程教学,就是对教学艺术性的有益探索。
一、动静相宜
新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的“听众”和“观众”,转变为探究的主人、合作的伙伴、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生活化的特点,适时指导学生开展个别争论、小组讨论、分组辩论、即兴演讲、模拟法庭、时事报告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动脚,多种感官齐动并用,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但一动到底的课堂也不一定是健康的课堂。“不要经不起课堂的沉默,只有活泼的气氛而没有学生屏神思索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概念、观点、原理都比较抽象难懂,特别象物质、意识、规律、矛盾等概念对中学生而言更是很难理解掌握。这就要求课堂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冷静的思考、平静的探究、安静的体验,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理想的教学态势是动静相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二、异曲同工
新课程教学提倡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之一,这就改变了以往大家同教一本教材的千人一面的状况。不同的教师对新教材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新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万马奔腾之势。同时,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个性、特长和教学风格,有的理性、有的激情,有的善分析、有的长活动。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的教学个性,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实际上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智慧,有利于实践课程标准,一切教学方法和形式都是可以探索和利用的。
比如两位教师同样执教“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内容时,甲教师采用电视节目“欢乐总动员”的形式,课堂上学生可以说、唱、演、读、猜、板演,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热烈。而乙教师则引入大量战争死亡的数据,而后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材料——思考——想象——默读,课堂上虽然没有热烈的讨论,激烈的辩论等形式,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教材表达的情感。两位教师虽然教学方式迥然不同,但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可见,不同的教师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
三、张弛有度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课堂教学的“张”就是教与学都处于紧张、亢奋的思维状态。“弛”就是师生双方的宽松、平和的思维状态。
紧张是有限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节课的有意注意仅在20分钟左右。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就难免会引起心理疲劳,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快乐教学、轻松学习才是教与学的理想状态。因此,课堂上我们要注意调节教学节奏,在适度紧张中营造宽松的氛围、和谐的环境,比如穿插一些歌曲、小品、幽默、笑话等轻松活泼的情境活动,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同时,心灵受到启迪,学习得到启发。
四、形神兼备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的革命,这既有课堂上的变革,也有教师教学思想的革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对新课程应着重把握其精神实质,用新课程的理念、思想来武装自己,而非用一些新课改的表面形式、具体做法来装点自己。
例如有教师在新课程《政治生活》“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中,采用了央视节目的形式,一节课内“新闻联播”、“新闻会客厅”、“面对面”、“梦想剧场”、“开心词典”像走马灯似的不断更替,可谓形式新颖、活动多样,但本框题中需理解、掌握的重难点学生却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分析、理解和感悟,影响了课程标准的实施,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因此,无论是新课程的实践,还是名师、大家课例的借鉴,我们都要坚持有形有神、形神兼备、重在精神的原则。
五、质量统一
课堂教学的量是指教学的进度、结构,知识的容量等;教学的质是指学生的思维、智慧得到激发,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传统教学认为,课堂有大容量就会有高质量,教学如赶路,赶的就是速度。因而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教学的快进度、密节奏、大容量,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主动性,教学效益大大降低。实际上知识容量再大,若不被学生掌握,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新课程淡知识难度、轻逻辑体系,重在学生的体验、合作、探究、感悟,课堂教学内容不在多,容量不在大,学生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就行。所以高效的课堂必是高质量的课堂,但高质量的课堂不一定是大容量的课堂。
新课程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行进的艺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反思、改进、提高,就必然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一、动静相宜
新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的“听众”和“观众”,转变为探究的主人、合作的伙伴、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生活化的特点,适时指导学生开展个别争论、小组讨论、分组辩论、即兴演讲、模拟法庭、时事报告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动脚,多种感官齐动并用,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但一动到底的课堂也不一定是健康的课堂。“不要经不起课堂的沉默,只有活泼的气氛而没有学生屏神思索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概念、观点、原理都比较抽象难懂,特别象物质、意识、规律、矛盾等概念对中学生而言更是很难理解掌握。这就要求课堂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冷静的思考、平静的探究、安静的体验,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理想的教学态势是动静相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二、异曲同工
新课程教学提倡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之一,这就改变了以往大家同教一本教材的千人一面的状况。不同的教师对新教材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新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万马奔腾之势。同时,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个性、特长和教学风格,有的理性、有的激情,有的善分析、有的长活动。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的教学个性,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实际上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智慧,有利于实践课程标准,一切教学方法和形式都是可以探索和利用的。
比如两位教师同样执教“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内容时,甲教师采用电视节目“欢乐总动员”的形式,课堂上学生可以说、唱、演、读、猜、板演,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热烈。而乙教师则引入大量战争死亡的数据,而后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材料——思考——想象——默读,课堂上虽然没有热烈的讨论,激烈的辩论等形式,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教材表达的情感。两位教师虽然教学方式迥然不同,但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可见,不同的教师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
三、张弛有度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课堂教学的“张”就是教与学都处于紧张、亢奋的思维状态。“弛”就是师生双方的宽松、平和的思维状态。
紧张是有限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节课的有意注意仅在20分钟左右。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就难免会引起心理疲劳,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快乐教学、轻松学习才是教与学的理想状态。因此,课堂上我们要注意调节教学节奏,在适度紧张中营造宽松的氛围、和谐的环境,比如穿插一些歌曲、小品、幽默、笑话等轻松活泼的情境活动,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同时,心灵受到启迪,学习得到启发。
四、形神兼备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的革命,这既有课堂上的变革,也有教师教学思想的革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对新课程应着重把握其精神实质,用新课程的理念、思想来武装自己,而非用一些新课改的表面形式、具体做法来装点自己。
例如有教师在新课程《政治生活》“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中,采用了央视节目的形式,一节课内“新闻联播”、“新闻会客厅”、“面对面”、“梦想剧场”、“开心词典”像走马灯似的不断更替,可谓形式新颖、活动多样,但本框题中需理解、掌握的重难点学生却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分析、理解和感悟,影响了课程标准的实施,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因此,无论是新课程的实践,还是名师、大家课例的借鉴,我们都要坚持有形有神、形神兼备、重在精神的原则。
五、质量统一
课堂教学的量是指教学的进度、结构,知识的容量等;教学的质是指学生的思维、智慧得到激发,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传统教学认为,课堂有大容量就会有高质量,教学如赶路,赶的就是速度。因而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教学的快进度、密节奏、大容量,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主动性,教学效益大大降低。实际上知识容量再大,若不被学生掌握,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新课程淡知识难度、轻逻辑体系,重在学生的体验、合作、探究、感悟,课堂教学内容不在多,容量不在大,学生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就行。所以高效的课堂必是高质量的课堂,但高质量的课堂不一定是大容量的课堂。
新课程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行进的艺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反思、改进、提高,就必然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 【发布时间】2018/5/3 17:15:07
- 【点击频次】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