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数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 万 迪

【机构】 贵州省盘州市第十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惟一指标,因此,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实效性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教师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节课、一道题到底能让学生得到一些什么东西,什么才是这节课、这道题的真正重心所在。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运算能力很差,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平时的练习较少。针对这一情况,在备课和设计课堂练习时要突出对这一点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题,杜绝计算器一类的计算工具的使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由于以前的习惯,觉得运算起来较难,同一道题学生会运算出不同的结果,可谓是五花八门。这时候让他们反复算,最后大部分同学达到结果一致,然后教师再评讲。这样第一次就算对的同学会很有成就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运算能力明显提高了,在拿到题目运算时也不怕了,在考试中由于运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学生的能力也相对提高了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逐渐高涨了,主动学习数学的同学也多了,从而数学学习的效率就明显提高了。由此观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要来定,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二、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这件事情真正感兴趣的时候,你无须担心他不会去做。同样,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或某堂课感兴趣的时候,你也无须担心他会不听。当学生真正听进去了老师所讲的东西,那他一定能学得好,这堂课当然也就是有效的。比如在讲解一些数学知识理论时,可以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讲解,让学生知道学数学能用到实际应用中去,去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他们从心里真正想学、要学,以求更好的提高效率。如在“等比数列的前几项和”一节的教学时,可以如此引入: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据说国王舍罕王为了奖赏发明者西萨·班·达依尔,让他提一个要求,于是这位聪明的发明者说:“尊敬的陛下,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格里放上4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一格里放的麦粒数是前一格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请陛下把这些麦子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觉得这事不难,就欣然同意了,请问:国王能办到吗?
  从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否在整节课上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在新课引入中问题的设计是否有趣味性,才能引发学生自主的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这个条件就要靠教师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一条可行之路。教师在新知识导入时,要以学生为本,课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改造教材,尝试新的教法,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要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的过程,其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是丰实、平实、真实的课。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徘徊、迷茫,此问题问得新奇,问题的结论是肯定的,但课本中又无解释,这就引起了学生探究其中奥秘的欲望。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起着点拨作用,把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发现的过程留给学生,把概括总结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说思路、讲过程、探方法、找规律,在研究、讨论、合作、交流中,充分体验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成为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只流于表面形式的热闹,仅涉及学生的情感参与,而更应关注学生的行为参与,特别是思维参与。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说是问题情境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创设适宜的情境,而且要转变对学生提问的态度,提高引导水平。
  四、现代教学技术与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偷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教《圆柱、圆锥、圆台及它们的侧面积》一章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以及这样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从中抽象出圆柱、圆锥、圆台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解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策略,会给学生一种积极思维,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利用几何画板讲椭圆的定义。打开几何画板,做一个圆心为A的圆,在圆内任取不同于A的点B,在圆上取一点C,连接线段AC、BC,做线段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P,连线段PB,引导学生发现|PA|+|PB|=|CA|,即圆的半径,且大于|AB|,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得到P的轨迹——椭圆。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当点B在圆上、圆外时,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亲自参与了对椭圆形成过程的探索,还使学生动手操作电脑,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义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义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当然教学策略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 【发布时间】2018/7/31 18:06:26
  • 【点击频次】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