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关键词】 激发;小学生;学数学;主动性;
【正文】如何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使其对数学感兴趣,为以后自主学习数学打下基础,本人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游戏是小学生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它既能为小学生提供逃避紧张、愤怒、厌烦等不良情绪的机会,又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小学生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的愉快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让小学生感受“1”和“许多”,老师扮演“母鸡”,请一小学生扮演“老鹰”,其余的小学生扮演“小鸡”。游戏开始了,“母鸡”拼命地保护着后面的“小鸡”,“老鹰”也奋力地想捉“小鸡”,游戏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着。通过游戏小学生感受了数字的含义,他们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情绪愉快,就会自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
又如,让小学生在“给小鸡造新房”的游戏中学习相邻数。在游戏中,让小学生做小小工程师,帮助小鸡造新房。小学生对造新房很有兴趣,因此,他们在游戏中非常投入,等新房子造好了,小学生对相邻数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老师在游戏中要以小学生的角色参加活动,避免枯燥的说教,这样有利于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用表扬、鼓励等手段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教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等手段对小学生的行为、言论作肯定的评价,能使小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反,当小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行为优良时,如果教师不置可否,将会挫伤小学生的积极性。表扬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集体的、个别的、口头的、书面的,如对小学生点头微笑,夸奖小学生,给小学生帖小红花、五角星或笑脸等。当然,对小学生的表扬也应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思维能力强些、反应快些的小学生,就不能表扬太过;而对思维能力差些、反应慢些的小学生,教师不能太急,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长处,多肯定这些长处,在接受多次表扬后,这部分小学生便会产生愉悦的心情,以乐观的态度去学习数学。年龄稍大的小学生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意识,有了荣誉感,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可以规定一些奖励办法,激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游戏。可以说,在富于竞争性的游戏中,几乎每个小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向榜样学习使小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激情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是“爱模仿,好榜样”。因此,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注意为小学生树立榜样。尽管有的小学生能力强些,有的小学生能力弱些,但这对他们产生愉悦心情是没有影响的。实际上,把能力不同的小学生放在一组,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小学生往往很快就能作出反应,而能力差的小学生在一边看了之后,也会模仿。如在“拼图”的游戏活动中,当教师说出“蓝色的三角形”,能力强的小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来了,其他的小学生一看,也马上找出了与之一样的图形。几次之后,他们慢慢也掌握了规律。对能力强的小学生,他觉得自己帮助了别人而产生愉悦的心情,产生了自豪感;而能力弱的小学生,他在游戏中通过学习别人掌握了规律,继而也会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从而主动学习数学。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从生活中取材,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实际,包括举例子都要举同学们最熟悉的生活中和大家息息相关的例子。如在《比例》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课前我把一些黄豆混合在一袋玉米中,上课时,我把这袋“混合物”提在手上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一看见我手里的袋子,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我和平时一样师生问好以后,开始上课,但学生的眼睛告诉我,他们急切的想知道:袋子里面到底是什么呢?我慢悠悠的打开袋子,捧出一捧豆子与玉米的混合物说:“我不小心将一些豆子混进了装有玉米的袋子里,同学们看!”同学们都很好奇,有的前倾身子,有的站起来,有的甚至离开了座位.......就连上课常不听讲的“头号人物”也跟大家一样,盯住了我的手,我趁机提出了问题:“如果想知道黄豆的数目在这袋混合物总数目中所占的比例,我们要怎么办呢?”“挑出来,数一数”,“称一称”,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得出:抽出一小部分,看豆子所占比例,以此估计全袋中豆子数目所占比例,意见达成一致以后,各小组立刻捧回一捧,开始激烈的数......最后这节课上的很成功。所以,在数学课的时候,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最能激发学生去学习。
五、家校同步教育,延伸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情感
家庭与学校实施同步教育,通过家校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学校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反馈小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和家长交流一些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纠正一些家庭教育不当之处,有助于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愉快情感体验,由学校向家庭延伸,让小学生因此更喜爱数学。例如,在认识几何体时,一个小学生到活动结束时还是一知半解,放学时,教师向家长反映这个小学生在活动中的一些良好表现:能区分较为明显的大小物体,继而告诉家长,回去后利用一些日常用品让他辨别几何体,寓教育于无形,并注意及时给予肯定。
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种种愉快的激励手段进行愉快的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享受的事情,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素质和谐发展。只要我们掌握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小学生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马复,凌晓牧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2]李秉德,李定仁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3]唐瑞芬,朱成杰 《数学教学理论选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张奠宙 《数学素质教育设计》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
一、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游戏是小学生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它既能为小学生提供逃避紧张、愤怒、厌烦等不良情绪的机会,又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小学生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的愉快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让小学生感受“1”和“许多”,老师扮演“母鸡”,请一小学生扮演“老鹰”,其余的小学生扮演“小鸡”。游戏开始了,“母鸡”拼命地保护着后面的“小鸡”,“老鹰”也奋力地想捉“小鸡”,游戏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着。通过游戏小学生感受了数字的含义,他们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情绪愉快,就会自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
又如,让小学生在“给小鸡造新房”的游戏中学习相邻数。在游戏中,让小学生做小小工程师,帮助小鸡造新房。小学生对造新房很有兴趣,因此,他们在游戏中非常投入,等新房子造好了,小学生对相邻数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老师在游戏中要以小学生的角色参加活动,避免枯燥的说教,这样有利于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用表扬、鼓励等手段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教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等手段对小学生的行为、言论作肯定的评价,能使小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反,当小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行为优良时,如果教师不置可否,将会挫伤小学生的积极性。表扬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集体的、个别的、口头的、书面的,如对小学生点头微笑,夸奖小学生,给小学生帖小红花、五角星或笑脸等。当然,对小学生的表扬也应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思维能力强些、反应快些的小学生,就不能表扬太过;而对思维能力差些、反应慢些的小学生,教师不能太急,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长处,多肯定这些长处,在接受多次表扬后,这部分小学生便会产生愉悦的心情,以乐观的态度去学习数学。年龄稍大的小学生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意识,有了荣誉感,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可以规定一些奖励办法,激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游戏。可以说,在富于竞争性的游戏中,几乎每个小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向榜样学习使小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激情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是“爱模仿,好榜样”。因此,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注意为小学生树立榜样。尽管有的小学生能力强些,有的小学生能力弱些,但这对他们产生愉悦心情是没有影响的。实际上,把能力不同的小学生放在一组,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小学生往往很快就能作出反应,而能力差的小学生在一边看了之后,也会模仿。如在“拼图”的游戏活动中,当教师说出“蓝色的三角形”,能力强的小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来了,其他的小学生一看,也马上找出了与之一样的图形。几次之后,他们慢慢也掌握了规律。对能力强的小学生,他觉得自己帮助了别人而产生愉悦的心情,产生了自豪感;而能力弱的小学生,他在游戏中通过学习别人掌握了规律,继而也会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从而主动学习数学。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从生活中取材,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实际,包括举例子都要举同学们最熟悉的生活中和大家息息相关的例子。如在《比例》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课前我把一些黄豆混合在一袋玉米中,上课时,我把这袋“混合物”提在手上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一看见我手里的袋子,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我和平时一样师生问好以后,开始上课,但学生的眼睛告诉我,他们急切的想知道:袋子里面到底是什么呢?我慢悠悠的打开袋子,捧出一捧豆子与玉米的混合物说:“我不小心将一些豆子混进了装有玉米的袋子里,同学们看!”同学们都很好奇,有的前倾身子,有的站起来,有的甚至离开了座位.......就连上课常不听讲的“头号人物”也跟大家一样,盯住了我的手,我趁机提出了问题:“如果想知道黄豆的数目在这袋混合物总数目中所占的比例,我们要怎么办呢?”“挑出来,数一数”,“称一称”,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得出:抽出一小部分,看豆子所占比例,以此估计全袋中豆子数目所占比例,意见达成一致以后,各小组立刻捧回一捧,开始激烈的数......最后这节课上的很成功。所以,在数学课的时候,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最能激发学生去学习。
五、家校同步教育,延伸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情感
家庭与学校实施同步教育,通过家校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学校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反馈小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和家长交流一些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纠正一些家庭教育不当之处,有助于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愉快情感体验,由学校向家庭延伸,让小学生因此更喜爱数学。例如,在认识几何体时,一个小学生到活动结束时还是一知半解,放学时,教师向家长反映这个小学生在活动中的一些良好表现:能区分较为明显的大小物体,继而告诉家长,回去后利用一些日常用品让他辨别几何体,寓教育于无形,并注意及时给予肯定。
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种种愉快的激励手段进行愉快的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享受的事情,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素质和谐发展。只要我们掌握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小学生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马复,凌晓牧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2]李秉德,李定仁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3]唐瑞芬,朱成杰 《数学教学理论选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张奠宙 《数学素质教育设计》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
- 【发布时间】2018/10/10 10:26:14
- 【点击频次】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