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作者】 达 片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必要性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习惯,则贻害一生。许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习惯不同,人的机遇就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摒弃不良习惯。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良好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因此重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提高他们的综合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做错事时,我总是从思想上探求错误的根源,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做到“心服口服”,从而及时纠正自己不良的思想倾向。在每天的晨会课上我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我经常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尊敬父母和老师,要能够做到尊老爱幼;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当同学遇到困难时要无私地帮助他人;遇到同学有错的地方要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不虚荣、不撒谎,做一个真诚、有爱心的人。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要取得持续稳定的良好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经常教育他们:课前要预习,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课后要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读书要专心,做题要细心;对自己要有信心,遇到难题不退缩,首先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实在完成不了再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这样才能把“难题”一个一个解决掉,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马上求助于老师或家长,那么“难题”在自己面前永远是“难题”。经过一个学期,我发现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比以前提高了,学习变得更加自觉、主动,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知道,他们学习上的行为已经内化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不再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唠叨”,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落实到行动上,需要他们实实在在地去做,整天唱高调,只说不练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当然也达不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叶圣陶先生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抓紧行为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孩子成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我非常重视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教育他们要讲个人卫生,衣着整洁朴实;也要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看到地上有碎纸屑要随手捡起,总之要像爱惜我们自己一样爱惜我们的公共环境;要做一个勤劳的人,在学校要和同学相互配合做好值日工作,回到家里要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从幼儿时期就应该抓起,如果从小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毋庸质疑,要改掉必然要花更大的气力。而且要注意,习惯的养成,功夫在平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保持一致
  如果学校和老师教育孩子往东,家长却教育孩子往西,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更谈不上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教育,毕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家长应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二者形成合力,才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3.培养良好习惯要持之以恒
  要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具备坚韧的毅力并付出艰苦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能够抵制住不良诱惑,否则良好习惯的培养就会半途而废。科学实验证明,要培养一个好习惯或改正一个坏习惯,最起码要连续坚持22天。只有下定决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够“好习惯成自然”,使我们终生受益。
  • 【发布时间】2018/10/10 10:27:57
  • 【点击频次】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