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合作学习;民主管理;知识迁移;评价方式;
【正文】“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课堂导学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把培训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分组,优势互补
1、科学分组,小组规模一般是4~6人,分组完毕后,不再随意调换组内成员,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2、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组内异质能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第一、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第二,自主型,让学生自由搭配,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寻找合作伙伴,这样会使他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3、座位的安排,应以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为原则,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二、搞好学习小组的管理
1、明确组内分工。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每小组各设小组长1名,副组长1名。一般组长由各小组推荐,由有较强号召力、凝聚力的同学担当。小组长也可实行轮换制,同时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2、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当某一小组分定后,应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令其产生凝聚力,培养团体意识,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观察,在四五周后可进行适当地调整。让学生明白此次调整的意图,并鼓励他们有针对性地改进。
3、健全组内帮扶机制 。根据组内同学的学业水平、性格特点等结成组内帮扶对子,这样可以达到“兵教兵”的教学效果。
三、民主互动,体验合作
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准确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的时机不仅缘于教师在课前的预设,课堂上的生成常常可以成为合作学习的良机。1、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2、在知识迁移拓展时开展合作学习。3、在学生学有所获急于表达时组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又节省了教学时间。4、在实验操作时引导合作学习。
(二)、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讨论、相互交流这种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没有“问题”,无所谓讨论和交流。但是,“问题”过大、过深,学生无话可说;“问题”太浅,学生不感兴趣。因此,“问题”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这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首先,合作学习的问题既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多元理解,又要注重正确导向的引领。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是探索性的问题。再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有足于突破教学难点。
(三)、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加强学习指导
合作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的职责。首先,应向学生说明合作的内容和要求;其次,在学生进入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第三,及时了解合作的进展、讨论的焦点和认知的难点;第四,要合理调控合作过程。
四、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学生在小组内的讨论是一种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也是一种交流,而且是更大范围的交流,它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到本组同学以外的观点,这对于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结果的机会。学生在合作交流时的解释和努力,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五、教师充分地倾听学生
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倾听着的教育”应成为教师重要的教育理念。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教学应如何调整作出决策。
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恰当的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具有提供反馈、影响学生合作学习参与热情与效果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指导,帮助他们学会从合作学习的准备和实施、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学习的贡献度、合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本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以评价来促进小组检查、讨论学习内容和反省自身的合作行为。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自我表现、本组的成员表现、小组整体和他组的表现等。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到认真考虑、准确运用。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勇于“探究”的欲望,使小组合作学习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有效果,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服务,真正为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竞争、学会生存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教学研究、教学专区,2013.5.14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3]丁邦平.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和方法
一、合理分组,优势互补
1、科学分组,小组规模一般是4~6人,分组完毕后,不再随意调换组内成员,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2、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组内异质能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第一、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第二,自主型,让学生自由搭配,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寻找合作伙伴,这样会使他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3、座位的安排,应以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为原则,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二、搞好学习小组的管理
1、明确组内分工。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每小组各设小组长1名,副组长1名。一般组长由各小组推荐,由有较强号召力、凝聚力的同学担当。小组长也可实行轮换制,同时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2、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当某一小组分定后,应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令其产生凝聚力,培养团体意识,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观察,在四五周后可进行适当地调整。让学生明白此次调整的意图,并鼓励他们有针对性地改进。
3、健全组内帮扶机制 。根据组内同学的学业水平、性格特点等结成组内帮扶对子,这样可以达到“兵教兵”的教学效果。
三、民主互动,体验合作
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准确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的时机不仅缘于教师在课前的预设,课堂上的生成常常可以成为合作学习的良机。1、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2、在知识迁移拓展时开展合作学习。3、在学生学有所获急于表达时组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又节省了教学时间。4、在实验操作时引导合作学习。
(二)、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讨论、相互交流这种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没有“问题”,无所谓讨论和交流。但是,“问题”过大、过深,学生无话可说;“问题”太浅,学生不感兴趣。因此,“问题”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这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首先,合作学习的问题既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多元理解,又要注重正确导向的引领。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是探索性的问题。再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有足于突破教学难点。
(三)、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加强学习指导
合作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的职责。首先,应向学生说明合作的内容和要求;其次,在学生进入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第三,及时了解合作的进展、讨论的焦点和认知的难点;第四,要合理调控合作过程。
四、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学生在小组内的讨论是一种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也是一种交流,而且是更大范围的交流,它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到本组同学以外的观点,这对于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结果的机会。学生在合作交流时的解释和努力,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五、教师充分地倾听学生
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倾听着的教育”应成为教师重要的教育理念。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教学应如何调整作出决策。
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恰当的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具有提供反馈、影响学生合作学习参与热情与效果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指导,帮助他们学会从合作学习的准备和实施、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学习的贡献度、合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本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以评价来促进小组检查、讨论学习内容和反省自身的合作行为。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自我表现、本组的成员表现、小组整体和他组的表现等。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到认真考虑、准确运用。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勇于“探究”的欲望,使小组合作学习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有效果,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服务,真正为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竞争、学会生存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教学研究、教学专区,2013.5.14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3]丁邦平.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和方法
- 【发布时间】2018/10/10 10:28:43
- 【点击频次】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