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学具;数学教学;作用;
【正文】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学具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隐含的数学规律,形成稳定的思维方法,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欲望,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脑动手能力,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笔者略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学具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学具,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新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用现代教学方法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学中充分运用学具,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更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口、动脑,自主探索新知识的,由不知到知的探索过程。如我在教学《分类》时,叫学生自己收集各种废弃纸盒、球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摸、看等,从直观上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分为一类,从而达到从直观理解到抽象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等各类物体的特点。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达到良好了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学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之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经常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小木块、实物卡片以及一些实物等学具,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这样会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
例如在讲“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前先让学生从家中找来一些小盒子或积木等物体;上课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体会出这些形体的特征,让学生自己通过摸一摸,在手中任意摆弄,提高了学生兴趣,这样对形体的认识比我直接告诉他们效果要好许多。最后我还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种物体或实物进行任意拼摆,学生的兴趣更高了,每一个学生都在那里兴致勃勃地拼摆着。整节课,学生一直被手中的各种学具吸引着,学习兴趣很高,学习效果自然也很好。从中我不难发现,合理使用小小的学具能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极好。
三、利使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如9+6,先摆9根小棒,再摆6根小棒,让学生想办法摆一摆小棒,怎样摆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先自己摆,再请学生进行演示,总结出计算方法。每学习一种新的计算,都可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对于操作失败的学生找出原因,反复操作,直到掌握方法为止。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
四、利用学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存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操作学具和教师直观教具演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从自己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体验,亲身参加到认识过程中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听、说,而且可以看、做、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能够部分地或完全摆脱实物计算,进入抽象数的加、减计算,他们的推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做加法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在第一个加数后面接着数;分组加,如“6加9”,想:6加4等于10,10再加5等于15;利用熟悉的相同数加得的和来推算。如4加3,想4加4得8,再减少1个,得7。在做减法时主要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倒数数;利用加减关系;利用已熟悉的减法来推算。以上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逻辑运算的性质,只是在儿童的头脑中还是直观的、具体的,还没有进行抽象概括,但无疑为以后进一步抽象概括打下了重要基础。
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给学生每人9根小棒,让他们把这些小棒分成3份,每份一样多。有的学生1根1根地分,分3份,还有小棒,就再1根1根地分,直到分完为止,每份有3根小棒。有的学生直接3根3根地分,分成3份,正好分完。从学生不同的分发,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不同。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学生对“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根小棒”有很形象地理解,对除法的意义地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五、利用学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语言知识经验相对贫乏,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感性材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已形成了一定的表象过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整理复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学具,发挥学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使学具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利用学具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玩乐中学习、掌握知识,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学具,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新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用现代教学方法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学中充分运用学具,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更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口、动脑,自主探索新知识的,由不知到知的探索过程。如我在教学《分类》时,叫学生自己收集各种废弃纸盒、球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摸、看等,从直观上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分为一类,从而达到从直观理解到抽象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等各类物体的特点。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达到良好了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学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之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经常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小木块、实物卡片以及一些实物等学具,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这样会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
例如在讲“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前先让学生从家中找来一些小盒子或积木等物体;上课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体会出这些形体的特征,让学生自己通过摸一摸,在手中任意摆弄,提高了学生兴趣,这样对形体的认识比我直接告诉他们效果要好许多。最后我还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种物体或实物进行任意拼摆,学生的兴趣更高了,每一个学生都在那里兴致勃勃地拼摆着。整节课,学生一直被手中的各种学具吸引着,学习兴趣很高,学习效果自然也很好。从中我不难发现,合理使用小小的学具能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极好。
三、利使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如9+6,先摆9根小棒,再摆6根小棒,让学生想办法摆一摆小棒,怎样摆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先自己摆,再请学生进行演示,总结出计算方法。每学习一种新的计算,都可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对于操作失败的学生找出原因,反复操作,直到掌握方法为止。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
四、利用学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存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操作学具和教师直观教具演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从自己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体验,亲身参加到认识过程中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听、说,而且可以看、做、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能够部分地或完全摆脱实物计算,进入抽象数的加、减计算,他们的推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做加法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在第一个加数后面接着数;分组加,如“6加9”,想:6加4等于10,10再加5等于15;利用熟悉的相同数加得的和来推算。如4加3,想4加4得8,再减少1个,得7。在做减法时主要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倒数数;利用加减关系;利用已熟悉的减法来推算。以上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逻辑运算的性质,只是在儿童的头脑中还是直观的、具体的,还没有进行抽象概括,但无疑为以后进一步抽象概括打下了重要基础。
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给学生每人9根小棒,让他们把这些小棒分成3份,每份一样多。有的学生1根1根地分,分3份,还有小棒,就再1根1根地分,直到分完为止,每份有3根小棒。有的学生直接3根3根地分,分成3份,正好分完。从学生不同的分发,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不同。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学生对“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根小棒”有很形象地理解,对除法的意义地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五、利用学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语言知识经验相对贫乏,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感性材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已形成了一定的表象过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整理复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学具,发挥学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使学具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利用学具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玩乐中学习、掌握知识,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18/11/3 16:50:34
- 【点击频次】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