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

 

【作者】 叶晓君

【机构】 四川省天全县思经乡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言训练的起始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本,通过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注重情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有独到的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熏陶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深化农村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以阅读为本”是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落后现状的突破口。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以阅读为本;
【正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一本书要认真,仔细的多读,书里的含义就自然而然的领悟到了。只有通过真情实感的朗读,学生才可以体会出主人公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和至高无尚的道德情操。而在课堂上,这些要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激发,决不仅仅是老师填鸭式的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以阅读为本”可以让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读”,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想象力更为丰富,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发展,真正实现与素质教育的接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小学,一些贫困生需要参与家庭经济劳动,缺少一定的语言表达环境,语言表达能力相对的匮乏。注重“以阅读为本”不但可以实现老师的轻松教学,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
  一、初读课文,识字解析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教学先后顺序。老师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学生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做到认真初读全文,标出生字新词,并解析理解。学生在学习中要大胆提问、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表现能力。再速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语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并依据低年级学生对新奇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提出一些与中心语句感兴趣的话题及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自学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的主动性。这种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等,由“怕学”变得“爱学”。
  二、朗读课文把握基调,品味文章思想脉动
  朗读课文是运用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情感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要求咬音吐字、表情达意的言语艺术,如同音乐和绘画艺术一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朗读训练到位,不仅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和内在思想有所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水平。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语感,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所想表达的思想,并从中深受启发。总之,要重视开口朗读,告别“哑巴语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享受朗读,用心吟诵,让自己的心与“文心”相共鸣。要长期坚持朗读,接受规范语言、优美语言的感染熏陶,以形成良好语感朗读训练,是从小培养学生读书语感的重中之重。
  三、注重诵读,总结积累优美词句
  好的文章就如一壶清茶,品位无穷。熟读课文,可以增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语感,领会作者的意图,理解课文真谛,并从中深受启发,从而指导行为。
  以阅读为本自古以来就是代代相传的好方法,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盘美味的佳肴,只有细细品尝,才能领略到其中的色香俱全,获取营养;一篇佳作,只有让学生进行诵读,美妙的语句进行记忆,方能领略到其妙处,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阅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道理不言而喻。注重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倡导创造性学习行为,减少教师的拖沓分析来鼓励学生参与阅读实践,让学生能在主动阅读中提高思维,开发启迪思想,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以阅读为本,要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只拘泥于单一的答案。比如对教师的同一个提问,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完整,可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当面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示意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积极主动。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五、以阅读为本,促进“教”“学”相长
  以阅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反过来,“以阅读为本”的教学方法,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够创造性地组织和规划教学任务,有了更多发挥展示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达到“以读促教”的目的。
  总之, 在实践教学中实施“以阅读为本”, 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新型的教学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以阅读为本”。坚持以“读”为突破口,是新时代改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金丽艳:重视阅读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J].吉林教育:综合,2012,1:67.
  [2]张映:新课程语文朗读方式的探究[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3:14.
  [3]陈强富: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J].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1,12:89.
  • 【发布时间】2018/3/12 10:27:40
  • 【点击频次】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