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赵秋宁

【机构】 广西百色市实验小学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情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从“运用电教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思维情境激情引趣;运用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的理论依据。”这几方面阐述了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转变观念;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
【正文】《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传输式的教学模式,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掌握有用的数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呈现多媒化、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馈多样化等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粉笔十黑板十一张嘴”的单一的信息呈现和流通形式。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巧妙地进行融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就成为数学教师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庆幸的是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边实践边探索,有了如下的一些收获。
  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促进了我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打开学生学习的闸门。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转变。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效果的实现,都得借助于多媒体。而刚开始工作那几年,根本就没有多媒体设备,学校连台电脑都没有,更谈不上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自己也就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教学,这样不光是学生学起来没多大的兴趣,就连我自己工作起来也觉得非常的枯燥。近几年经济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多媒体已经走进了每一位老师及学生。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使用,彻底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我也积极的加入了学校数学组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二、运用多元化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想象,促使主动发现。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主动地发现。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猴子坐在一辆正方形的车轮的车子上,在音乐的伴奏下,狼狈地往前行进,同学们看到猴子被颠得一上一下,乐得哈哈大笑。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在问“为什么”的同时,思维并发出火花。学生展开想象,有的想把车轮换成三有形的试试,有的想把车轮换成随圆形的看看效果……这便是孩子们心中久存的疑惑,大街上飞驰的汽车为什么车轮一定是圆的呢?各种形状的车轮岂不是能让世界显得五彩缤纷。教师轻点鼠标选择了一组多媒体信息来论证学学生的想法,车轮换成随圆形的,可怜的猴子仍被颠得七上八下。在“怎么办”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开始深入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得出:因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车轮做成圆形的,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变。这样车子在前进时就会保持平稳,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悦耳的音乐响起,小猴子愉快的表情映射出学生快乐的心情,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大胆地想象有了验证的机会。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加盟课堂教学后,创设了丰富的生活情境,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例如:一年级新授课“找规律”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现实生活环境:教室里张灯结彩,小朋友们手拉手围着圈跳舞,庆祝“六一”儿童节。学生围绕小朋友是怎样排列的?挂在教室里的小灯笼、小旗子等是怎样排列的呢?……的问题展开思考,在通过计算机的闪烁,放大,定格等进行验证和说明,使学生对“规律”感到“豁然开朗”。
  (三)创设思维情境,扩展时空,开发智力潜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媒体技术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需要通过“等积变形”,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以前,教师运用教具演示,很难较好地完成“由曲变直”,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后,可以在学生动手剪拼圆形,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的基础上,再由计算机演示将圆等分成32份、64份……直至无限,分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突破了现实的局限,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开启了心智,不仅掌握了由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方法,而且创造性地提出可把圆的面积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同样也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坐成,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极、多元状态,从而培养了学生“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不惟书不惟上”的创新精神。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负担。?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必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学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J].中小学电教.
  [2]潘巧明.张维忠.《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J].教学教育学报.
  • 【发布时间】2018/3/12 10:43:55
  • 【点击频次】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