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探究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作者】 王仕锋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既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更是学生在解题和应用中最容易出错的题型。学习和解答应用题,不仅能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还对其今后发展大有好处。在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略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一、认真审题找准数量关系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审清题意,就无法找准数量关系,也就会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疑问、错误或答非所问等情况。
  例(1)有这样的题目:2014年三月份某镇中心校开展植树活动,一年级植树120棵,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比一年级植的棵数多3倍,问六年级植树多少棵?  
  解析 由于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比一年级植的棵数多3倍,所以六年级植树比一年级多120×3=360(棵),那么六年级植树就是120+360=480(棵)。
  其实,这道题并不难,只要审清题意,找出关键词,通过先乘后加的简单运算,就可得出答案。但往往有的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误把题干中的“多两倍”看作“是两倍”,仅通过一步乘法(120×3=360),得出的答案是错误的。
  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为此,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后,逐字逐句默读题干,同时最好用笔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二是要求学生通过思考找出已知解题条件,找准题中的数量关系。三是提醒学生看清题干中的问题,弄清题目要“求什么”,做到有的放矢。
  二、注重一题多解
  如上述,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比一年级植的棵数多3倍,所以六年级植树比一年级多120×3=360(棵),那么六年级植树就是120+360=480(棵)。
  解析 一年级植树120棵,六年级比一年级多3倍,相当于六年级多了3个120,因此得出六年级植树是一年级的4倍,所以六年级植树120×4=480(棵)
  在做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一道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这样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开发其解题激活化。
  三、培养做题中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小学应用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一教不变或死记硬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运算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主要是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条件,而理清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例(2) 黄辉很喜欢看课外书,最近他刚买了一本《熊出没》的书,每天看30页,4天就看完了。后来,黄辉把书借给李军看,如果李军每天看40页,问他多少天可以看完?
  解析 从黄辉每天看30页,4天看完,我们可以得到这本书一共有30×4=120(页);李军每天看40页,看完这本书需要120÷40=3(天)。
  通过审题理清题意,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道有关“归总”问题的应用题,可确定这样的解题思路:分——总——分。首先,求出书的总页数。其次,根据李军每天读的页数,即可求出李军读书的天数。
  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指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二是通过应用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应用题的练习,只要求学生说出解答这些应用题的思路,暂不要求具体的求解运算,以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快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巧妙运用辅助解题手段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有些应用题的题干较为复杂、抽象较难理解。针对这类应用题,可适当运用辅助解题手段解答。
  例(3)有一天放学回家,贝贝的爸爸和平时一样从家来学校接女儿贝贝,当爸爸骑车到两人在距离半路4千米处与女儿贝贝相遇,已知爸爸每小时走60千米,小刚每小时走20千米。问贝贝家与学校距离多少千米?
  解析“两人在距离半路8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从题中可知爸爸速度较快,贝贝速度较慢,爸爸过了半路8千米,贝贝距中点8千米,就是说爸爸比贝贝多走的路程是(8×2)千米。因此,相遇时间=(8×2)÷(60-20)=0.4(小时),两地距离=(60+20)×0.3=24千米)。
  这道应用题容易误解,单从词句上理解较难找准数量关系,更谈不上解题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通过辅助手段(课件)来解题。例如这道应用题很适合采用(动画)画图法解决,其既直观形象又容易理解题意。此时,根据题意,可画出图1。
  这样,题意一目了然,问题迎刃而解。画图法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快速解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教授一些辅助解题的方法。例如画图法、“数形结合”法和做辅助线法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解题思路,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有较大帮助。
  五、加强变式法训练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题形千变万化,但解题所用的知识均来自平时的传统或死板解法。一道应用题以这种形式出现时,学生会做。稍微变换形式,学生便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灵活,缺乏必要的习题练习,导致变通能力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加强题目的变式法训练尤为重要。
  例4 某双休日王常丽做家庭作业,星期六她做了20套数学题,星期天她有30套语文练习题。问她做的语文练习比数学多几套题?
  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变换出与之类似的4道题:①某双休日王常丽做家庭作业,星期六她做了20套数学题,星期天她有30套语文练习题。问她做的数学练习比语文少几套题?②某双休日王常丽做家庭作业,星期六她做了20套数学题,星期天她有30套语文练习题。问她做的语文练习比数学多几套题?③某双休日王常丽做家庭作业,星期六她做了20套数学题,星期天她有30套语文练习题。问她做的数学练习比语文少百分之几(或问她做的语文练习比数学多百分之几)?④某双休日王常丽做家庭作业,星期六她做了20套数学题,星期天她做的语文练习比数学多二分之一(或星期天她做的语文练习比数学多50﹪)。问她做的语文有几套?等等多变的问题。
  这就是变式训练题。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情,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加强题目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解题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某两个或几个问题串联起来教学,以开拓学生的解题视野的延伸。
  六、介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笔者在调查和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对语文等学科来说,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对于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外,学习数学需要格外严谨的学习态度。例如这个知识点没掌握,就会影响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对此,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入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具有较大优势,它可以播放动画、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教学背景,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去。因此,教师可根据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但是,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忽略了课堂教学应有的笔述和示范。
  总而言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各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之以法至用之以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 【发布时间】2018/3/12 10:51:28
  • 【点击频次】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