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课堂观察在小学数学教研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韦 福

【机构】 广西宾阳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摘要】 随着我国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和课堂教学进一步改革,各级教研机构越来越重视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达到“研究学,改进教”的最终目的。课堂观察技术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起到了更为技术性、综合性、实用性的作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活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 课堂观察;小学数学教研;有效应用;
【正文】随着我国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和课堂教学进一步改革,各级教研机构越来越重视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达到“研究学,改进教”的最终目的。课堂观察技术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起到了更为技术性、综合性、实用性的作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活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保障。
  一、要把课堂观察与常规的听评课进行认真地区别开来。
  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要求中,要求每一位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20节,每一位教师听课15节。这样的参与课堂听课的过程,对听课者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在与执教者的交流时,往往是根据自己对本节课教学的一些初步理解,对执教者提出一些建议。参与课堂听课的人和组织者对本节课的教学的方法、课堂的生成等各方面,最终没能达成有效的合作意见。更加难以形成有效的课例研修,对本节课的进一步研讨就没有进行下去的可能。
  平时的一些研究研修活动,如学校教研活动、校际教研交流活动,由于本身活动的目的或指导意见不到位,或许是为了完成上级定制的专题研究,进行的一些研讨活动。活动没有前没有进行任何交流,如召开课前会议,分配各个角色的任务。在研讨的过程中,也没有指定人员进行各种研究,大家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听课。听完后大家按照原来的方法或是每个人从头到尾谈自己的感受,或是每个人谈两点优点,两点不足。到活动最后,也没有总结出一个本次活动的要解决的问题,更没有得到以后研修的目标。
  课堂观察则是参与者(包括执教者和观察者)带着比较明确的目的,除了采用直观的方法(观察、聆听),还可以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如观察量表、录音笔和录像机等)从课堂中收集相关数据,并根据各个小组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对这节课的诊断,最终得出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整改意见和下一步要研讨的目标。
  二、课堂观察的在教研活动中的应用。
  为了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我们把活动分为了几个步骤进行。
  (一)课堂观察技术的培训。
  因为课堂观察技术需要参与的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所以我们对参与的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1)什么是课堂观察以及课堂观察产生的背景;(2)确定本次课堂观察的几个观察点:①教学各个环节设计的时间、内容,作业、任务的设计是否与学生的学情相符。②时点观察记录。主要记录在各个环节,各个知识点中师生所占的时间是多少,是否合理?③师生问答记录。记录在整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的记录,主要从提问或问题类型,回答者,回答质量以及教师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记录。④学生机会均等记录。本次活动中我们学生的座位是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主要记录教师亲临每组指导的次数,每次亲临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质量,教师巡堂的路线记录。⑤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参与度和游离人数统计的观察记录。
  (二)课前会议及分工。
  在进行了简要的培训分我们召开了课前会议,定出了本次活动的中心组组长,组长负责在整个活动中作为主持人的角色,介绍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把参与的人员按照五个观察点进行分组,分别各个小组依次发言,阐述活动各个观察点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和研修目标。
  (三)各种观察量表的定制。
  1.“时点”课堂观察记录表
  (以1分钟为一个时点/全班人数     人)















  2.师生问答观察记录表

















  3.学生机会均等的记录技术











  (四)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结果。
  我们在镇上一所中心学校进行了课堂观察研讨活动。课题内容为小学数学五年级《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整理》(复习课),现将各种数据收集后得到的反馈如下:
  1. 在对课堂中关键知识点及其强化次数的统计中,本节课共有三个重点的知识点:(1)复习学过哪些多边形;(2)各种图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3)灵活应用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各知识点的强化次数分别为1次、4次、3次。从而可以知道在本节课中,教师注重了各种图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以及灵活应用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的把握做得非常到位。
  在目标实现程度的点评中:(1)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学生能理清图形之间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具体深入地展示知识结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做好很好,达到了目标的要求。(2)在应用公式的目标中,没有呈现组合图形的内容。(3)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的培养,达到了目标预期的要求。
  2. 学生机会均等的记录技术相关总结。
  我们在一所小学做学生机会均等记录技术时,班上的总人数为46人,男生29人,女生17人。学生得到关注、指导的机会数一共30次,男生占了26次,女生只占了4次。说明在平时上课时,教师对女生的培养的机会比较少,女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有所提升。同时,回答的学生都是以前三排为主,后三排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教师巡堂过程也是关注前三排的学生,后三排没有注意巡视和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和完成的各项任务的质量比较高,完成作业的评价做得很好。
  3.在对学生游离状态的统计中,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问题导入)有一位学生游离,他正在做的事是看其他科目的课本,造成游离的原因设想是对数学这门课感到到无趣,观察者对教育教学改进的建议为平时上课多关注这名学生,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第二个环节(回忆整理,交流探索)有两位学生处于游离状态,一个是发呆,一个是在玩笔,发呆的原因是由于以前学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建议注意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让他们打好基础。在第三个环节(重点复习,强化提高)中有六位学生处于游离状态,其中有三位是正在计算前面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说明学生的计算时间不足,建议加强后进学生计算的计算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而其中三位学生是在玩图表,注意力分散,建议关注全体学生,提示学生把注意力放到课堂学习中来。在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中有四位学生还在写练习,说明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间时,没有充分考虑部分后进生的做题速度。
  从上述的观察点和教师的反馈来看,我们让观察者从精细化的角度对课堂进行了有数据、有事实的分析,不仅让观察者和授课教师能从中吸收教学的经验,也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来改进教师的教学,达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
  • 【发布时间】2018/3/12 13:52:58
  • 【点击频次】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