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问题串”教学设计的应用和反思

 

【作者】 翁小梅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高桥乡小学

【摘要】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而采用“问题串”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达到发展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应用问题串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串;应用; 反思;
【正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素质。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内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串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归纳的出自己的答案,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教师作出归纳简评。“问题串”教学设计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出答案,经历了思考的过程。 
  一、问题串设计的方法 
  主要按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对数学教学学习和教学内容进行描述,给学生展开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完整内容。其中对于教学情境的描述更加着重于题材的丰富性,或者从某个方面对教学内容的某一环节进行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产生问题串;或者可以采用另一种思路,为探究一个情境从不同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提出问题,形成问题串。这些教学方式都是针对学生浅显的理解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对教育工作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并主动地找到答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在课堂引入时设计问题串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精心设计“问题串”引入新课,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建立知识联系、明确学习目标,是学生的求知欲有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技能作铺垫。 
  比如在上课之前先用对话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出发,从学生熟悉的角度来进行情境引导,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渐带出教材中的图片内容,通过这种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让学生感觉不会太过枯燥。先让学生对此场景有一个简单理解,然后引出问题,就会使学生有一种数学就在身边的体会。教育工作者再趁机进行引导,如果有的时候我们不能直观地用肉眼看出某些东西,是不是就可以对此场景进行探究,用实际行动来得到更好的思路历程。
  2.在探究新知时设计问题串 
  在探究新知识时,把数学知识中所涉及的内容,通过合理精心的设计,分解成若干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在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抽象、概括,逐步学会接受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如图: ,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 
  问题1:按上述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
  棒。
  问题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 问题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
  问题4:如果用字母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 
  问题5:根据你的计算方法,搭2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
  (教师创设了探索规律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构建的有梯度的5个问题串引导学生体会探索一般规律的过程,并体会规律产生、发展的过程。) 
  3.在习题教学中设计问题串 
  一道好的题目不但能让学生应用新知识,理解新知识,还可以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挖掘例、习题的潜能,精心处理教材,激活例、习题的活力,打破模式化,对常规题目进行改造,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解题思维空间。 
  4.在课堂小结时设计问题串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有疑,有疑问就对知识有“学而不厌的追求。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核心内容设计总结问题串,帮助学生整合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识、自我归纳和反馈的能力。
  设计片段2:通过本课的学习探索,你对四边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认识,你能解答下列问题吗, 
  问题1:四边形中若已知一对角互补,则另一对角有什么关系, 问题2: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之比可以是1:1:2:5吗,为什么, 问题3:四边形四个内角中最多有几个钝角,最多有几个锐角,外角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呢, 
  探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你能否发现并找出n边形问题4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规律吗? 
  二、问题串应用后的反思 
  一个好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决不仅仅在于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愤”和“悱”的境界,更重要的是,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口,确立了一个好的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找到了一个好的载体,也为数学课提供了一个好的结构,使数学课成为解决“题组问题”的积极活动。在实践中,要让“问题串”成为教学中的有力助手,问题串中不同能级的问题可以问不同学力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利用“问题串”之后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问题串的延伸,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1、选“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太多,太多会显得满堂问,让学生有透不过气之感; 不能太细,太细会显得没有营养,让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意境; 不能太难,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会让大部分学生望而止步; 不能太容易,缺失思考性,多是记忆性问题,甚至无需回答,属伪问题;
  不能太大,让人摸不着边际,不知从何答起; 
  不能模糊,目标不明确,零碎不系统。设计的每个问题均要能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要能点破所要解决问题,要能“跳一跳拿得着”。语 
  “教无定法,更无至法”,“问题串”式教学设计更注重“问”的效果,“问”的水平。只要能把学生的情趣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思维激活,把学生凝聚在数学的周围,就是成功的设计,科学的设计。
  2、 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提出问题的过程,想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一些比较新奇的教学技巧,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敢想敢问的学习意识,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来思考和观察问题。教师需要营造一个适合的教学氛围,将问题和问题逻辑之间构成一个整体,按照教材顺序进行层层推进,教学模式要灵活多变,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秀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56-58。。
  [3]张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6,23,82-83。
  [4]王庆兵.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影响因素微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8,216。
  • 【发布时间】2018/4/2 18:01:50
  • 【点击频次】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