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作者】 何君强

【机构】 广西省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新田小学

【摘要】 数学课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展开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寻求有效提问的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
【正文】课堂提问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课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质疑中撞击创造的火花,获得新想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置问题、出示问题来联系师生思想、引起师生互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呢,本文将从以下五方面来探讨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设计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在导入环节的问题,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会大大增强。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用两个用纸剪成的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向学生提问:哪一个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多少”就答不上来。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学生渴求了解大三角形面积比小三角形面积大多少的心理,很自然地引出新课。通过这样的设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又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设计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的目标要求
  众所周知,有效的“问”是诱发学生能动“思”的“发动机”,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内容往往过于简单,所提的问题过于空乏,不能紧扣教材内容要义,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探析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要进行充分概括,使所设置的问题做到精炼扼要、言简意赅,既能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又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所提的问题及任务要求,准确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的丰富含义和作用。
  如,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例2,以“家里来了客人”这一素材为背景: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即:统筹安排。用全面具体的思想,合理选择、快捷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材在情景图下给出了沏茶时要做的各种工序,以及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呈现同学们热烈讨论的场景——怎样才能使客人尽快地喝茶呢?于是,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设计、去讨论。(教材中给出: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大家都知道,必须先洗水壶,接水。①最先干什么事情?哪些事情还可以同时做?②等待水烧开的时间,同时还能做点什么?(如洗茶杯和找茶叶)。③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让同学们讨论,看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合作、去探究、去发现。最后让学生比较,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所用的时间,是否合理,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小组、个人设计中,选择最佳方案向全班学生展示。这样设计以上问题,能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合理地、快捷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数学能力培养,让学生养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合理利用、合理安排时间,克服盲目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教学目标。
  三、设计的问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就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有理地说出来。例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在学生明白1米=100厘米后,让学生说出:1米50厘米等于多少厘米?当学生正确回答后,不能停留在这一步,而是进一步追问:1米50厘米等于150厘米,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学生通过更深一步的思考回答: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加上50厘米等于150厘米。学生通过进一步重现计算过程与思考方法,通过有条理的表述,使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更深的发展。
  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中,对于同一条件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善于思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精神。如:甲数与乙数的比为2:5,根据这一条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你能用意思相同的其他数学语言来表示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有了以下回答:①乙数与甲数的比为5:2。②甲数是乙数的2/5。③乙数是甲数的2.5倍。④甲数比乙数少3/5⑤乙数比甲数多150﹪。⑥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2/7。这样,给出一个问题,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空,可以将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法串联到了一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设计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有的教师喜欢向一些学业成功的学生提问,而忽视了后进生;有的教师喜欢向一些后进生多提一些问题;也有的教师倾向于向前三排的学生提问;有的教师的问题分配像一把扇子,或像一个三角形,等等。笔者认为这些具体的分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有可能引起课堂提问中的消极现象.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开启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面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教师不要先点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而要将提问的机会尽量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而更具生命力!
  • 【发布时间】2018/4/2 18:05:10
  • 【点击频次】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