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作者】 黄少英

【机构】 广西省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西小学

【摘要】 数学阅读就是学生获取数学信息、汲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可见,阅读对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数学阅读意义、兴趣、方法、能力四方面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正文】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因为看不懂题目而无法解题的现象,当老师讲清楚题目意思后,他们很快能解题。还有一些学生只读一遍题目以为自己会做了,马上动笔就写,但是写了过后却是错误的,根本没有理解到题目的意思,如果要求他再仔细的再次读题,这时候他又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注意数学算式的演算,而忽略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以往,教师只注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数学阅读能力。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数字化,仅有语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综合阅读能力。由此引发数学教育界对数学阅读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一、明确数学阅读意义
  数学阅读能力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认为数学难学,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大都是看不懂数学书,听不懂数学课,表面上能认识字,却不懂它们的含义,对数学语言缺乏应有的理解力。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对数学语言有较好的理解力,能正确地理解和接受数学语言所传递的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再有就是数学成绩拔尖的学生,他们具有很强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其能超越课本、超越课堂,自由地、广泛地阅读各种数学书籍,获取各种数学信息知识,享受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必须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领会和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喜欢看书,那是因为读书让他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可以从中他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但很少有学生把读数学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主动地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体验阅读数学书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使学生从不想读转到愿读,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如,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导读提纲,减轻学生阅读的难度;举行一些诸如抢答之类的小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成功。 
  2.提供阅读机会
  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意引导也不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更没有提供机会和时间给学生阅读。他们常常在黑板上讲解概念、定理、公式,证明、演算例题,学生只需看黑板,记笔记就行,课本被当作习题集,只是做作业时才用得上,复习时也只需看笔记里的内容,学生学数学几乎可以不用看课本。这种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少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也就失去训练和培养自学能力的机会。所以,教师应改变这种包办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提供机会让学生阅读,通过加强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自我成长的本领。学生阅读的时间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参考资料上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阅读水平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后,还应采取提问、测试等方式检查阅读效果,及时指出阅读遗漏或理解错误的地方,对读得好、分析理解透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
  3.传授阅读方法
  教师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切实准确理解每个数学符号的含义,并熟练掌握。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和应用这些数学符号,就会出现阅读和理解的错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掌握三种数学语言,同时也为了判断学生对某一概念、定理是否真正理解掌握,要求学生用三种数学语言形式去表达同一个概念或定理,是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当学生能同时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表达出来,说明学生对这个定理的条件、结论及功能作用已基本理解和掌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阅读概念、定理时,要注意分析句子的因果关系,往往一个定语就代表一个条件,只有把每一个条件都找出来了,结论成立才是充分的。每阅读完一题、一节、一章、一本后,要求学生对所阅读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整体去理解和看待每一个知识点,理清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以便在以后的阅读中能迅速地检索和提取相关信息。数学阅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因此,在阅读数学材料时,要手脑并用,如,教学“平均分”时,教师利用故事情境入课,媒体上出示这样一个问题:“猴妈妈拿来了8个桃,你会平均分吗?”先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打算怎样分?学生在交流中,思维不断碰撞,最后形成共识:“不管把8个桃分成几堆,每堆必须同样多”。学生统一认识后,再次拿出圆片按要求开始分。不一会儿,学生就得到了以下三种分法:(1)每堆4个,分成了2堆;(2)每堆2个,分成了4堆;(3)每堆1个,分成了8堆。教师用媒体展示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种分法是把8个桃平均分的吗?你是怎么想的?同桌的交流,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在直观动作的引领下,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平均分”,为学习“认识除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读写结合,手脑并用,学生思维展开,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
  4. 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中的概念、定义等是数学基础知识,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出完整的定义,合理的推理,严密的逻辑,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在数学阅读中学生要仔细阅读,琢磨,经过老师讲解后,理解性阅读,从而达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如在教师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材的定义是这样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先让学生理解对边分别平行的意思,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意思。又比如这个单元的《梯形的认识》,教材对梯形的定义是这样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要抓住“只有一组”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还有另外一组对边不平行。如果另外一组对边也平行,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了。这里用到了假设,想象的思想。 
  总之,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想让学生爱上数学,请从引导学生喜爱阅读数学开始。 
  • 【发布时间】2018/4/2 18:06:16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