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音乐课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

 

【作者】 姚 瑶

【机构】 广西北流市北流镇陵城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音乐课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仍然是个通病,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古语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假设我们教师能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发挥其自身音乐潜能,结果会怎样呢?
  在音乐教学中,我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将音乐艺术的美传达给学生。我觉得教师的范奏、范唱、范舞,往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教师更有亲和力。这是名家、名奏所不可代替的。如果学唱歌曲前,总让学生观赏歌唱家的演唱;吹奏乐曲前总聆听名家演奏,那么音乐教师就变成了放映员,又怎能体现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呢?所以,我能自己示范的就不依赖多媒体,尽量让学生听到我的范唱或范奏,避免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欣赏课。学生和我一起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也就获得了审美愉悦。
  (一)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课堂;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激活课堂,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亲身获得审美体验,能够享受到音乐的审美愉悦。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致。在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我不包办代替,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把简单有趣的活动留给后进生,将其作为使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良好途径。在活动中,同学们会增强自信心,继而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如教唱第十五册《红河谷》一歌时,我发动学生用讨论法得出:歌曲情绪是徐缓地、悠扬地。我故意用欢快地声音演唱歌曲,学生迫不及待的争相发言,“您唱的不对!不对……”我适时提问:“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演唱呢?”同学们会异口同声的重复刚才讨论的结果:歌曲应该用徐缓、悠扬的声音表现。这时候再让大家演唱歌曲,既能使他们加深印象,又激活了课堂,效果也会更好。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器,是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有利保障。教师适时的幽默言语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解除学生的疲劳,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同时,教师幽默诙谐的言语,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避免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语言简练,少而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是打动人心的语言艺术,教师是通过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上音乐欣赏课少不了要介绍一些曲作者。恰当的介绍能把学生顺利地引入音乐欣赏的艺术情境之中。我会注意对象,取舍得当。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实际(包括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取舍作曲者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易接受,教师也易于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最忌面面俱到,无所不及。这样做不仅占用了大量授课肘间,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因此,介绍曲作者应有所侧重,即从有利于学生学习、赏析乐曲出发,介绍曲作者的生活、创作、风格等情况,做到既有开阔的视野,又有新颖的角度;既重点突出,又注意到了内容深度的挖掘,从而为学生赏析、理解乐曲打下基础。例如赏析肖邦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时,我让大家先欣赏了他的钢琴独奏《夜曲》。我抓住一个重点,从夜曲的体裁入手,让学生懂得夜曲多指钢琴小曲,通常有宁静、沉思的抒情特色,浪漫气息浓厚;然后再重点让学生了解,肖邦虽然一生苦多于乐,但他生性纯真、浪漫,能够在痛苦的体验中创作出高雅、快乐的音乐作品。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肖邦的人品和作品。在欣赏他的《如歌的行板》,学生就会找到相同的旋律,发现二者的共同点。为第二课时的歌曲《夜曲》学唱也打下伏笔。
  (三)细微之处细致处理。
  教学上大的方面注意到了,细节也同样不容忽视,教师要注意到歌曲的每个要素。如:音乐作品中演唱记号的处理、情绪把握、地区风格表现……二度创作不成功,也不能使学生很好的表现歌曲。这时,为了加深同学们印象,我往往正话反说,或用白声范唱,或用相反的表情范唱,让学生自己对比,讨论出好的歌曲表现方式。学生在处理情绪时,注意到这些细节,歌中的美也就表现出来了。学生在实践中知道了这样的歌是美的,提高了自身的审美修养,那么,再遇到无意义的某些流行歌曲,就能用自己健康的审美标准自觉抵制。
  • 【发布时间】2018/4/2 18:50:58
  • 【点击频次】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