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改革

 

【作者】 段国萍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第一完全小学

【摘要】 在新课程学习方式中,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都能让学生感到快乐,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于数学知识的高空,在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中,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己,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在新课程的评价方式中,捕捉闪光点和给学生空间,因人、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领会数学学科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课程改革;教育观念;变革;探究;
【正文】科学的发展首先是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农村是关键,如何推动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对广大教师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一系列变革,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进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特别是数学课,教师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索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我想: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色就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不仅包括指定学习的计划和学习的目标,还包括和“促进者”一起指定课程计划和管理方式,使学生亲临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教师观念的改变
  因此教师应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控制者变成帮助者,由仲裁者变成促进者,由实施者变成开发者,由传授者变成参与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由教书匠变成研究者,并由教学大纲的执行者变成决策者。通过新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新的教育理念逐步树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开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式;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在教学中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改变了“繁,难,偏、旧”,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了,让学生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从而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更加尊重学生,民主、和谐、互动、友好的师生关系开始逐步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学习情感和兴趣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由“接受”转向“发现”,开始由单一、机械的“听讲——练习——复习——巩固”的被动状态逐步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很多老师满怀信心地说:“课改这样搞下去,学生将来不得了。”
  三、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习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中心,通过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学生发现的反思,参与学生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研究方法和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教师不在缠绵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倾心于教学情况设计,教学资源的组织者。例如:一年级新教材“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插图导入新课,让学生扮演小白兔买铅笔,“15根铅笔,卖出9根,还剩几根?”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解题列式,在小组中发言交流,然后由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人向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其一,15根铅笔一根一根地减,减至9根,得6根。其二,把15根铅笔分成10和5,10-9=1,1+5=6。其三,把9分成5和4,15-5=10,10-4=6。其四,也可能这样做:9+6=15,15-9=6。还可能出现其它算法,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给予鼓励或实际指导。这样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评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和否定的评判,而应该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用语言,或提问,让孩子们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每当一个见解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学生自己来处理。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 一起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总之,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改革应作为一门发展的学科来研究,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一线教师的共同探索与实践,抓住新课程的本质,在传统中创新,在反思中求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领会数学学科的价值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
  [4]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 【发布时间】2018/4/2 18:57:00
  • 【点击频次】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