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教与学

 

【作者】 汤 茂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历史;教与学;
【正文】新课标的实施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为适应这些新变化,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将发生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新课标下历史课教与学的问题。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课要求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结果,交流彼此的情感。要在师生间建立起民主、融洽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学生不再是迫从者,师生处于“双主体”的同等地位。
  1、新课标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当实现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历史教师必须“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2、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具备综合素养。
  从古到今,教师的重要角色就是育人。“育人”,即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人的教育、培养和发展,是一个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发展能力为标志,以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的过程,课程的诸多新问题需要教师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应由“教书匠”向创新型教师发展转变。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标对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才能不落伍。
  二、教学方式的新颖创设
  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环节,这里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的环节,学生群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批判性地考查所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假说、思路、方法等,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使群体的智慧为每一个个体所共享,内化为个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由于新课程的课堂开放性很大,在课堂上充满着偶然性,不可预见性,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所要做好的是随着课堂教学情境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充分给广大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展现他们思维过程,这是真正意义上学生文体地位的体观。
  例如,讲“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时,教师讲到根本原因是日本的侵略本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没有直接答疑而是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解答。有的学生谈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经济发展快,国内资源匮乏;有的学生谈到日本明治维新后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有的同学还谈到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自然灾害频繁,增加民族忧患意识,而同样是东方国家的中国地大物博就缺少这种危机感。最后结合实际设计一个问题:我们平时也会遇到困难或危机,也会寻找摆脱危机的办法,你认为日本通过发动战争来转嫁危机的办法好不好?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展示《时局图》等,让学生观看和思考。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小组之间相互提问、互问互答,老师及时点拨、引导和总结。并在黑板上画一个记分表,给提出问题好的小组和回答问题好的小组分别加分,最后对各组的成绩进行评定,并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
  师:看了这幅《时局图》,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相互之间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探讨?
  第一组学生:我们从《时局图》中看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猖狂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第二组学生:透过《时局图》,我们可以看到在清末,帝国主义如洪水一般向中国扑来,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第三组学生:请第四组同学回答,《时局图》告诉我们什么?
  第四组学生: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性。
  这时老师适时切入话题:“第三组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有水平;第四组同学回答得更好,有思想高度,请同学们掌声鼓励!他们不仅看到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险恶局势,而且还能领悟到《时局图》警醒国人的深刻寓意。这幅图还隐含着一层意思,这是中国人民推翻清朝统治、打倒帝国主义的救亡图存的革命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一场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即将爆发了。”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个设计既突出了浓重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浓重的自主学习,培养了浓重的探究、求异思维;同时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展现了教师在关键时刻及时引导、点拨学生的教育艺术,很好地落实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是初中生发现学习的基本方式,实施好这些学习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帮助学习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鼓励学生回忆、自由联想、区别不同问题并发现相关联系。积极采用质疑、讨论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历史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将主动接受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山顶洞人已能人工取火”可引导学生探究这一说法的理由是什么;在引导观察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子后,可比较探寻它们为什么不一样;讲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时,学生们就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称誉它,联想到另外的七大奇迹是哪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得到结果,并为将来学习世界文明发展史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势在必行,作为历史教师,需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
  • 【发布时间】2018/4/2 18:57:21
  • 【点击频次】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