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

 

【作者】 邓显海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先锋小学校

【摘要】 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它与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成绩优劣明显正向联系。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学生却往往因为其枯燥、繁琐而兴趣不高。笔者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通过多种方式的调研及对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提出通过激趣诱发计算动力,通过掌握算理提高计算能力,进行有效练习提升运算品格等为数学计算提效练能的有效策略,实现数学计算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计算能力;兴趣;算理;品格;核心素养;
【正文】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以“核心素养”为标杆的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为中国未来培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的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育人的整体目标。就数学学科而言,应着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创新的意识、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素养。数学运算与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直观想象一起,构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机整体。2011版课标提出的数学十大核心概念,运算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的外延应不小于生活的外延,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时时需用。在小学数学各类型问题的教学中,计算教学更是贯穿始终。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在对一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与数学学业水平的关系进行的调研中,发现训练学生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成明显正向联系。难度、速度、兴趣、态度、意志力、习惯,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作为教学工作执行者,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优选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计算能力的提高同步提升?在此,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充分激趣,诱发计算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计算相对枯燥,形式单一的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通过讲数学故事、数学擂台赛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口算、笔算、心算与计算工具运算等多种方式计算,在各种方法的交替练习中快乐计算。如小学低段,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在强调计算方法和计算准确率重要性的同时,讲究训练方式的多样化、生活化、情境化,用游戏、小组竞赛、你编我算等方式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用卡片、白板、小黑板等教学媒体辅助口算、听算、试算练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激发学生乐算的欲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掌握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数有数理。加、减、乘、除,每一种运算也都有一定的算理,掌握这些算理,避免机械重复练习消减学生计算兴趣,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调研发现,学生整体计算能力差的班级,教师往往认为计算是没有多大可讲之处的,他们狭隘地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然后进行反复、大量的练习,便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结果,导致不少学生的确能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算理不清,知识迁移能力受限,根本无法举一反三地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而且计算准确率较低。如何在计算中讲清算理,让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还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曾观过一节一年级教学“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一课,教师利用自制教具演示和学生准备的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这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第一次,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老师右手有4支铅笔,左手有5支铅笔,问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两手出示铅笔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理清算理,并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列式:4+5=9。第二次,老师先出示左手有5支铅笔,再出示右手的4支铅笔,仍然按照出示的先后顺序进行列式计算:5+4=9。两次计算过程,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只不过是出示的先后顺序发生了变化,计算结果是不变的。教师带领学生对“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算理有所发现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运用手里的学具,考考同桌的伙伴,先后出示自己准备的不同数量的小物件,让同桌分别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兴味盎然地出题、思考、练习,这样直观演示算理的计算教学课堂,老师让计算教学那样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学生明白在加法计算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当然就容易多了,而且不容易遗忘。
  三、有效练习,提升运算品格
  小学数学计算类练习分为基础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前者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后者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要做到练习有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多样性。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富有挑战性的设计、巧思妙算,都会使学生摒弃计算枯燥的想法而对计算产生一种恒久的吸引力,让学生在敢于计算乐于运算的心理氛围中提升运算品格。如,在低段,设计“鸡毛信”“送小动物回家”等变式匹配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运算规律,练习不同运算方式,都很为小朋友所喜欢。在中段,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后,可设计这样的思维拓展练习:在□78÷67的除法算式中,在“□”里可以填写哪些数,商是两位数?填写哪些数,商是一位数?通过这种开放式练习,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商的位数的确定方法,对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形成品格不无裨益。
  此外,重视口算能力培养,养成先复习后练习的习惯,强调规范的书写格式,计算过程中表达清晰的运算思路,整理形成错题集,认真细致,防止错写,积极发现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并自主参与等,都是为数学计算提效练能的有效策略。
  教育改革阔步迈入核心素养新时代,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数学素养提升将去向何方,如何改变传统教学带来的“慢、费、差”现象,都是值得我们数学教者用心探究的方向。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我们追问: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又应教什么、不教什么?应为了什么而教、怎样去教呢?核心素养体系下的计算学习,应是让学生爱上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自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应是让学生能学、会学、能自主学、能终身学、能学以致用,应是实现数学运算能力这一核心素养下的自主发展以及数学品格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15年第7期
  [2]《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杂志编辑部
  • 【发布时间】2018/4/3 8:49:27
  • 【点击频次】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