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善用文本空白 拓展知识提能力

 

【作者】 陈凤梅

【机构】 广西钦州市第七小学

【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是按部就班地把教材内容教给学生,而应根据新课标,按照师生自身特点,“开发周边资源”。文本中的空白处,便是我们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之一。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文本空白;拓展延伸;双基训练;
【正文】新一轮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不应该只是按部就班地把教材内容教给学生,而应根据新课标,按照师生自身特点,“开发周边资源”。文本中的空白处,便是我们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之一。空白在图画书中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这里是指文学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像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地方。文本“空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内容上的某些空缺,由于无论作家的描写如何细腻、具体、丰富,与生活中的实际人物、事件相比,它总有不完整、不全面和留有许多空白或空缺的,也即作者在文本中总有没有写出或者未明确写出的部分,这些“空白”存在于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景物、情感等各个层面,有待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的暗示或揭示的内涵去填补和充实,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字、词、句、段、篇,甚至是标点符号中,往往也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些空白点,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善于发现文本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想象,并对课文的“空白”处进行个性填补,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对突破教学难点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挖掘空白,夯实双基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哪些空白处呢?又该如何发现呢?我们教师又如何利用文本空白处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和利用:
  1、从情节中挖掘“空白”。有些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作者由于构思炼意,布局谋篇的需要,常常在叙述事情发展过程时,省略一些情节,或者在文章的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些就是作者留下的情节空白。
  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中写道: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少愉快呀!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封信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高尔基的儿子收到信后的心情怎样呢?他给父亲回信的内容又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帮高尔基的儿子写回信,这是给文本补白,也是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写信训练。
  2、从重点词句中挖掘“空白”。在小学的许多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隐藏着许多空白。如《钱学森》这一课中有一段话: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可以想象,钱学森的作用有多大啊!在本课中,对钱学森的作用并没有进一步的阐述,教师可利用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查资料进行补白:钱学森回国后作也了哪些突出的贡献?把学生从课堂引向了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像这样的句子,很多课文中都出现,在《詹天佑》一课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句子中的“阻挠”“争夺”也是文本的空白点,值得读者揣摩和体会,同时这个空白点也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帝国主义国家怎样阻挠?怎样争夺?是一副怎样丑恶的嘴脸?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面而进行描述,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同时,通过补白,让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蔑视,体会到詹天佑修京张铁路时面临的阻力与重重困难,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从符号中挖掘“空白”。文本中的省略号,是最容易留下空白的地方。如《学会合作》一课第二自然段中:你是学生,就要和同学们地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你是军人,就要和战友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后面的省略号,就可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你是              ,就要       )进行训练,进行补白。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像这样的例子,在文本中比比皆是。又如《孔子游春》中的“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宏观世界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省略号省略了水的其他特点,也是能很好地让学生进行补白的一个训练。
  4、从心理活动中挖掘“空白”。文本中描写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也是可挖掘的空白点。如《半截蜡烛》中描写杰克想借机拿走蜡烛失败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作者用“从容、默默”描写了杰克的神态,镇定的心理,同时也给文本留下了空白:杰克当时在想什么?他是不是坐以待毙?这些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二、巧用空白,拓展阅读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酿出许多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是145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如果只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泛泛而读,学生很难完400万字的阅读任务。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认为结合文本进行补白拓展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1、从主要人物拓展阅读。文本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有故事的人,但在一篇课文里,不可能一一列出。如《钱学森》一课,讲得是钱学森回国的事,而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哪些卓越的贡献?以及我国神舟5—9号飞船工升空与钱学森的贡献有没有联系?课文没有讲述。教师可据此空白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补白。《詹天佑》一课讲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还参与了哪些工程建设?还为我国工程事业作出了哪些杰出贡献?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补白。除此之外,《轮椅上的霍金》《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课文也有补白之处。
  2、从作者入手拓展阅读。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作家,他们写了很多著作,他们的作品很值得小学生进行阅读。如《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作者巴金;《草原》的作者老舍;《夹竹桃》的作者季羡林等,他们的著作是当代学生不可多得的精神粮食。我们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读名著,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很有帮助。
  3、从故事入手拓展阅读。小学课文中,节选了很多名著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适合小学生阅读。如节选《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节选《水浒传》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这些精彩的故事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其它故事的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进行阅读,对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这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填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就是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中,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领着他们用一次次的独特体验来充实语言,拓展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34期
  [3]《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29期
  • 【发布时间】2018/5/3 19:22:51
  • 【点击频次】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