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开启课程“私人订制”模式

 

【作者】 孙士运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第五中学

【摘要】 “选课走班”的设置与实验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以“私人订制”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 课程;模式;
【正文】

——选课走班的探索与实践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让人才选拔更为个性化、自主化,虽然问题仍然存在,但可以看到的是当下和未来的高考将逐步和世界接轨,把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到一个新高度。“自2016级(2019届)起高考将只考这三个学科,另外学生自选的三个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任选其中三个学科的学业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旨在促进语文等学科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转变。我们创设与新课程相和谐的教育环境,确立与新课程、新高考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并尽快建构与新课程、新高考相一致的灵活的、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选课走班”适应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要求,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这种课程分类突破了传统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构建了一个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私人订制套餐”。
  一、选课走班突破班主任一责制
  在传统教学中,班级管理主要是班主任的事,学科教师只要去上课就可以了。然而,在“走班”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班。所以,“走班”教师进班级上课前先要做好该班级的内务管理,否则这个教学班就是一团散沙。当来自几个甚至十多个班级的学生走到一起,收齐作业也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针对此情况,各年级组创设针对“走班”的一系列管理策略:专门设立了作业“中转处”,解决“走班”后学生交作业的混乱现象。“走班”课上学生间发生矛盾,任课教师必须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可见,任课教师挑起了史无前例的重担,角色转变的背后是教学与育人意识的增强。
  二、选课走班突破班级固定制
  “选课走班制“是为配合选课制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即根据科目和模块教学内容的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学生流动听课,这为学生的选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每位学生都有了“私人订制”的课程套餐。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选课走班制的实施打破了以往固定班级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由于选择了相同的课程而汇集在一个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有机会一起学习与交流,丰富了同学们互相认识,接触的学生比固定班级大大的增加。随着课程的结束,同学需要从一个教室到另外一个教室进行学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意识。下一节要去学习哪一门课?在哪一个教室?通过一些自我回答,让学生很快能为下一节课准备。相对固定班级,学生不舍得离开教室,表面上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但是对于学生是相当疲惫的一个过程,影响了学习效率。“走班”让同学们通过下课短短的几分钟,放松了大脑,更利于下一节课的学习,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走班制教学模式实质就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其本身具有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人人发展的巨大优势和吸引力。
  三、选课走班实现学生私人定制
  面对高考改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山东省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我们的学生整体素质薄弱的现状,如果我们仍坚持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以统一的要求对学生实施统一的教学,造成的最常见的现象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既抑制了前者的个性发展,也加重了后者的负担。因此,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我们学校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实施“走班”后,在学生中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觉。同一行政班的学生组成了互帮、互助的小组,在课后作业、咨询答疑等方面建立联盟。学生们在自习课上互相管理、互相监督,真正养成自学自研的习惯,协调师生间“教”与“学”的问题。
  “选课走班”教学是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必要条件,让课程具有选择性才能保证学生发展需要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所谓“私人定制”的课表,不是由学校指定、安排的,而是学生选择的结果,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也真实地体现出学习经历和生涯规划。
  总之,新高考下的高中“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处于起步的阶段。现在的高中“走班制教学”,严格意义来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走班”,教学上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选择变得更多,但是学生在选择的时候还是处于一个没有认清自己的情况下进行的选课。很多同学会出现选课之后厌倦上课的想法。在新高考调整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出现不情愿的现象,让学生接受这种新的教育培养模式,需要指出其中的优点与缺点,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学习。大部分学校开展的“走班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层次学生的差距,学校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关注,尤其是最低和最高层次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开导。我们教师要积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高中“选课走班制教学”让每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和成长。高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擅长的教学方法与技能,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教师能够看到学生各自的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世界万物始终保持一颗好学的心。
  参考文献:
  [1] 徐晓燕《“走班”走出高中育人新格局》《现代教学》2017年11A刊
  [2]吴金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8.
  [3]董丽丽、周圣山、解维轩.《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证研究》[J].教学论坛,2007,(2)
  [4]叶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 【发布时间】2018/5/18 17:42:34
  • 【点击频次】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