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 李江伟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四中学

【摘要】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实验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两个方面进行实施,通过创设实验的情景,创新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实验中,才能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化学实验能力;探究性;主动;创新;实验教学;
【正文】化学教学中,实验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同理论研究一直是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操作的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在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掌握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及化学反应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坚韧不拔的品格,为将来能够成为跨世纪、高素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首先要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所列举的实验目的意义。掌握实验成功的条件;研究改进实验内容、方法、步骤和实验装置,改进实验手段、设计新实验以及开展实验评价,优选等,以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
  一、现状
  ①教学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科,它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为主的探究活动,而化学实验正是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但当前化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很多老师还没有高度重视起实验教学,常常将教材上的实验探究人为地转化为简单的知识传授;有些老师觉得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课堂实验,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节约时间等。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结合我校课堂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开设学生分组实验、开放性实验,以求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
  ②学习现状: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可是,教学过程中严重的划一性和同步性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泯灭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得出同样的结论,已经不适合当今多元化个性、创新的社会现实。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已迫在眉睫。
  ③研究的现状:
  当前,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把科学探究引入化学教学中来,其目的是希望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人们对于科学课程应当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已经达成了共识,许多国家的科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关于科学探究的目标。但对于科学探究在科学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则存在不同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亲身经历探究性实验而潜移默化地达到课程目标,不需要明确地教给学生如何开展科学探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当明确地教给学生科学方法,甚至认为学生对科学方法或过程的理解比对科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更为重要。从科学课程的发展来看,后者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教育者认同。这样,如何实现科学探究目标的问题就摆在了研究者和课程设计人员面前,成为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一
  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基于上述要求,我们提出: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要认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两者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必须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促进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一个社会教育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建设一只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不被历史所陶汰,为了向充分专业化发展,我们必须掌握更多的有用的知识,为此应不断地学习,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人成熟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
  三、注重学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应与学生的学法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课堂教学才会有收获,学生才会从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效益。因此,注重学生的学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比如问题学习法,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所谓问题学习:就是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它有几个步骤:1、酝酿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就某些内容产生疑问,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提出问题。2、发现问题从发现问题的过程看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问题的过程不仅包含学生的知识素养,也依据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学习习惯。3、明确问题,即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问题的存在,自主地分析问题的情景,自主地构建解题思路和策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4、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寻找和接受信息,回忆知识和方法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定向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最终构建和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直到解决问题。再如,自主、合作学习法,它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和群体的作用而进行的创造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法也有几个学习步骤:1、产生疑问,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或学生通过自学发现自己能力范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质疑。2、合作质疑,合作学习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小组合作交流。二是全班合作交流,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经过认真筛选,让全班同学讨论。3、归纳释疑,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进行深入探究,了解来龙去脉,悟上它们之间深层的联系。另外,还应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和改进,提出独特的见解。4、巩固拓展。巩固是对知识的尝试记忆,尝试不仅有练习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运用,在反思中调整、查漏、被缺、并能结合现实的情况深入发展。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同样,学习方法也并非一层不变,只有把多种学法灵活的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创新能力
  1、让学生会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会问,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让学生会问。首先让学生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适时鼓励学生问得好,问得妙,引导学生带着问号学习,而要做道这一点,教师的角色必须人知识的传授者改变为学习的辅导者。
  2、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就一定能促成能动意识的产生,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新大纲将原大纲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改为“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重点强调了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用现成的模式和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教师的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体验、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地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8/6/4 19:12:20
  • 【点击频次】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