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幼儿学前教育方法

 

【作者】 左银梅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十字路街道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学前教育方法,给幼儿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随着新课改的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对于学前教育中的教育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笔者就新课改背景下对幼儿学前教育方法进行的不断探讨作如下阐述。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的思想与成人思想有很大的差异,对于事物的理解有着极大的不同。在幼儿时期,小孩子的思想都是非常活跃的,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幼儿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也不好掌握其良好的心理动态。基于此,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而言,应当掌握幼儿的思想特征,通过一定的教育模式及方法,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在多年的幼儿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处于对一切事物好奇阶段,喜欢问各种问题;(2)幼儿的模仿能力处于积极状态;(3)幼儿已经可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有着自身的理解力;(4)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各种游戏;(5)幼儿大部分的无意性比较大。
  针对以上笔者分析的幼儿心理特征,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当避免长时间的活动教学,应当将各种教学方法穿插在幼儿课堂之中,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另外在说明较为抽象事物时,教师应尽量将其具体化,在讲述一定道理和行为规范时,可以利用一些动画和故事来进行情景讲解,从而更好的让幼儿理解。另外教师应当约束自身行为规范,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各项综合素质,使处于模仿阶段的幼儿能够拥有良好的榜样,以此更好地推动幼儿教学的发展。
  二、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时,应当不断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记忆力,对于其动作发展和语言性培养也要从多方位进行引导。在幼儿创造力出现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这些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作用,不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的引导知识。例如在语言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品质培养质量上升。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兴趣爱好,引发其创造能力,利用多种多样的创新小课堂,使幼儿能够全方位地健康成长。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幼儿一般在学前教育阶段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喜欢提出问题,对各种事物都抱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不能一味地引导孩子读写训练,更多的是让孩子接受一些艺术教育。例如幼儿画画、幼儿舞蹈歌唱等等。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时,应以幼儿感官为基础去选择一些幼儿音乐欣赏课程,以此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教唱《狗狗减肥操》、《蚂蚁搬豆》、《世上只有妈妈好》、《爱我你就亲亲我》等等。另外幼儿园内应当准备充足的幼儿画册,引导孩子进行临摹绘画,通过各种色彩填涂和想象让孩子们能够在绘画过程中培养出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教师应根据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设置一定的舞蹈课程,教师在这里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舞蹈,锻炼孩子们的审美眼光及肢体表达能力,此类课程不仅能够锻炼体态美,增强幼儿身体素质,还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眼光,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活泼、健康。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一)家园结合。
  幼儿教育除了培养幼儿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德素养。而这些行为习惯的培养光靠教师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的熏陶同样非常重要。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家长对于孩子的宠溺程度是非常高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努力给予孩子最好的,帮助孩子做一切事物,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字。这样长久下去,幼儿反而容易骄纵自私,并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在实际生活习惯教学时,家长和教师都应当适当地锻炼幼儿的自理、自立能力,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使其能够在学前教育阶段,为良好的文明品质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榜样激励。
  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从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三)科学引导。
  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五、注重幼儿个性差异,因人施教
  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积极加以引导,由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转化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人的个性完善。它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育面前机会人人平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综上所述,学前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孩子开始接受教育的开端,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够更好更快地健康成长。
  • 【发布时间】2018/6/4 19:59:40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