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作者】 陈建中

【机构】 广西陆川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每当看到学生在学习上事半而功倍的时候;每当看到学生的思维出现衰竭的时候;每当看到学生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每当看到学生被学习的压力困扰而无法自拔的时候;我都会从内心感觉到:这跟学生严重缺乏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有极大的关系。有人说过:“好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下面结合几种“好习惯”,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好习惯教育”的。
  一、培养自觉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习和解题的好习惯
  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因此,数学教育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统率具体知识、具体问题的解法,循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正符合素质教育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猜想、数形结合、化归、函数与方程、一般化与特殊化、分类讨论、符号化、整体、建模、美学等。自觉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必将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事倍功半。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速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形象思维;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题,用以培养发散思维;再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以培养集中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在数学思维过程中是紧密联系、交替使用的。集中的结果体现了知识的深度,发散的结果体现了知识的广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候,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世界上凡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都是想象的结晶。没有想象,人类就没有预见,就没有发明创造。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授从某篇新发表的文章中提取课题,让博士生在两三天内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测验学生对前沿研究的敏锐程度。其理由就是:博士生就应该挑战学术最前沿的尖端课题,读博士是为了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那就是要“独立思考”!学习上的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起点和关键。每当学生拿问题来问我的时候,笔者几乎从不直接给予解答,经常会问:“你读懂题目了吗?”“读了几遍?”“把你的想法说给老师听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给他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启发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针对每一位同学的不同的理解程度,给予必要的引导或指导,帮助他们对问题再分析,使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把问题解决,这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把老师当“拐杖”。同时,我经常要求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勤于动脑、勇于创新、尽量独立去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独立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继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四、培养合作探究的好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为别人、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从中取得了什么。只顾自己的人不足以成大器。”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学习不能只顾自己,应当互通有无,以求共同提高,这也是合作探究的目的之所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中,对于“课题学习”及“试一试”,笔者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完成,旨在发挥众人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另外,对于合作探究的方式,我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做法:每个学期,都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把相同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这与平时的学习小组不同)这样就避免了优等生包办的现象,每个小组都有他们合作探究的内容,要求他们每天都要讨论一个问题,这样,他们就会养成善于发现的好习惯,集众人之力,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今年的全国第四届“学用杯”竞赛中,我任教的王瑞同学荣获海南省唯一的金奖,他所在小组的王嘉炜和射元彪两位同学荣获优胜奖,这与他们小组非常活跃的合作探究是分不开的。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开展合作探究,对每位学生理解知识,使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都得很大有裨益的。形成了合作探究的好习惯,会使每一位参与的学生更快地提高和发展,使每位学生变得更高更强。
  五、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直至目标的实现等,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实现的。因为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头脑里进行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正如乔治﹒波利亚所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
  六、培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好习惯
  “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坚持不懈”,是19世纪的天才卡尔﹒威特的父亲对他进行教育的精辟的经验总结,这对学习数学同样重要。许多数学家和科学家也指出,数学学习需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教学中,我总是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督促他专心听课、专心做题;总是要求他们克服不求甚解、马马虎虎的毛病,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习惯;总是以鼓励、表扬去增强他坚持不懈的勇气和信心。
  七、培养预习、专心听讲、复习的好习惯
  凡事预则立,学习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概念,更可以使他们带着疑问和难点去听课,还能事先形成较完整的知识脉络,以便在课堂上查漏补缺、突破难点,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课后,再对各知识点加以巩固,以求“温故而知新”。这样做,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
  八、培养自觉检验、纠错、细心更正的好习惯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不能一蹴而就。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我要求学生在答题时,注重检验,尤其是解方程、解不等式、解应用题等;平时的作业,我只让学生写在一个作业本上,这样做便于老师检查更正情况,做好督促工作;有时,学生自我检查不出问题时,我会要求他们互检,互相纠错,这样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九、培养学生“效率第一”的好习惯
  不少学生会到晚自修快结束的时候,才忙着赶作业,以致降低了作业的质量。我经常对学生说:“你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你要做的事。”为了让学生养成“效率第一”的好习惯,我经常用限定学生解题的时间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效率”观念。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习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需要学习者刻苦学习和善于学习,也要有好学和乐学的良好心态。而学生自身尚不能独自解决青春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甚至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培养他们自我心理调适的好习惯,这样,才会使他们好学、乐学、会学,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地努力。首先,我们教师必须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好习惯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积极探索如何去进行“好习惯教育”,并把“好习惯教育”切实的落实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去,努力培养我们的学生拥有“好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用,这正是育人之根本。
  • 【发布时间】2018/7/2 15:12:32
  • 【点击频次】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