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构建精彩复习课

 

【作者】 谢华蔚

【机构】 广西灵山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我们高段小学数学课时中,有单元复习课、期末复习课、小升初总复习课等复习课。复习课既不像上新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担负着知识梳理、查漏补缺、拓展提高的重任。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复习课上出“老树出新枝”,上成丰满的复习课?笔者尝试从“点——线——面——体”这四步来例说复习课的构建。
  一、落“点”为底作“地基”
  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是系统的、广泛的、就好比是一个“面”,同时,它也是相互联系,互有衔接的一条条“线”,从数学上说“面”和“线”都是由无数的“点”汇成的;知识亦是亦然。复习课中就需要我们落“点”为底作“地基”,有了坚实的“地基”,才能成就“高楼大厦”。所谓的“点”就是指复习引入点、基本知识点、知识重难点、习题开放点等。
  1. 依托材料寻找复习引入点
  回顾知识是复习课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提取,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了解。但是,若直截了当提问,就显得比较“突兀”,学生能够回答的面就比较大,也就比较“宽泛”。提供一些材料作依托,不仅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唤起学生“求知”渴望。
  2. 脚踏实地落实基本知识点
  落实基本知识点是我们复习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成功的体验。作为数学“四基”的第一条,可想而知,其重要性无须言表。
  3. 绘表排列巩固知识重难点
  复习课中所涉及到知识点的范围是相当广的,如何在这么多知识中让学生抓住重点、甄别难点是我们复习课的要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掌握程度来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通过图表排列的形式把握重点、明确难点。
  4. 去粗取精找准习题开放点
  复习课同样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来上好范围广,知识点多,习题量大的复习课。我认为习题的“精选”是必须的,不仅要做到习题的“精选”,还要做到习题的“精用”,使之起到“点睛”之笔。那么选的题目必须是具有针对性、代表性、有思维含量的习题。习题选择“少而精”,看似“其貌不扬”,实者“博大精深”。
  二、接“点”连“线”珠成串
  在新授课中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是零散的、不连惯的。而我们的复习课就需要学生去抓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相应的知识整理、串线和系统的归纳,使知识类别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一条条思路清晰的知识线路。所谓的“线”是指同一知识间的纵向线、不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线、学习方式方法思索线。
  (一)串知识点布纵横线
  我们数学课堂中所教学的知识点,它们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有的知识本身就是从低段数学到高段数学一步步深化过来的,还有的知识点相互之间有着不可分割“丝连”。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对这样的知识线路加以“串联”,以达到“拽起一头、牵出全线”的效果。
  (二)授学习方式立主干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式主要不在学生“学会”,而关键在于学生 “会学”,也就是 “以学促学” 。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往往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学生自己“会学”的养成,既忽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在以往一般的数学测试中看不出其弊端,但在思维含量剧增的现在,弊端立马显现。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知道这一知识点,却不会灵活运用等。因而,复习课就需要我们精讲导学。
  1.自主归纳,建立知识模块
  复习整理的时候,我们许多的知识点都存在内在逻辑关联处,指导学生在复习整理时运用如归纳等策略来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学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模块的建立。
  2.善用比较,辨析知识差异
  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复习课上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辨析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的混淆和遗忘现象,还可以帮助他们理清知识间的层次和联系,同时又提高学生思维的水平、智力得到发展。
  3.引导自学,养成良好习惯
  自学在初高中学生学习方式中是一项主要内容,对学生成绩的优良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其实在小学阶段,我们老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自学习惯进行培养和引导起来。在复习课中,对于一些知识梳理性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要求学生自我整理,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以“线”织“网”汇成“面”
  数学知识是由若干主线和副线交错而成。每个知识点在前后向同类主线无限延伸的同时,也在向副线延伸、辐射。甚至向其他科目、其他领域延伸。联系众多的知识点、知识线,就能汇成一张庞大的知识面。所谓的“面”就是指由纵向知识线和横向知识线交汇而成的一个面;也可以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某一知识点通过提问而展开的面。
  1. 连纵接横织成“网”
  在复习过程中,要帮助指导学生把知识都织成网,有助于学生在记忆时,无论从哪一点入手,都可以把握整张网,即可以“以‘线’织‘面’”。从而减轻记忆的负担,提高记忆的速度和质量。
  2. 自主提问铺展“面”
  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必须有练习的成分。那么习题的设计就应该考虑知识面的展开,围绕一定的复习内容紧紧地展开知识。往往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问题,不同学生的提问又是有差异的,好好的利用这些差异,就能铺展开一张特殊的“面”。
  四、叠“面”成“体”分层练
  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是不同的,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而复习课中的练习则是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重在通过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复习课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所谓的“体”就是指如何做到分层练习,既要“保底”,又要“提升”做到教师“因材施教”,学生“量力而行”。
  笔者认为学生若能在复习课上,经历一个知识由“点——线——面——体”的深化;思维方式由“点——线——面——体”的提高,那么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的知识体系;也能让我们构建起精彩的复习课,让我们的复习课教学真正上出“老树也能出新枝”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8/7/3 10:29:06
  • 【点击频次】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