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 陈 欢 何 梅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朝阳小学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教学开始不再唯成绩论、开始侧重中和素质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内涵、文化内涵的学习,是个人素质气韵、个人精神面貌等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开端,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助力推动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策略;
【正文】学习语文即是我们对中华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学习到的知识将会使我们受用一生,语文是所有科目学习的前提、是基础、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的根基,语文素养在我们人际沟通的起到重要重要;语文素养是我们人生的延展、生命的升华。语文素养的培养应从小学开始,从小学开始积累,小学高年级这样一个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趋于稳定的这样一个合适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运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和教学手段武装自我、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出更优秀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摒弃陈旧传统的阻碍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将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展语文素养培养这一教学政策落到实地。比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地球是什么?地球包含着什么、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我国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带着问题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去了解、学习地球的一些知识、常识,在课上的时候进行一个短暂的“头脑风暴地球常识共享”小活动,从而丰富所有学生对于地球的认识,了解我们国家在地球上的形态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为了引导学生研读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让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默读这篇文章,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理解能够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是她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在这样有知识讲解、课外延展、课堂互动组成的课堂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延展课外知识,帮助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我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的旺盛、常常变身十万个为什么,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学习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运融入一些亲身经历、生活常识,带动学生发散思维学生自己、将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融入到课堂上来,教会他们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解释、表达身边的一些现象。如《两小儿辩日》这一课中,运用身边相对运动的车和树木,大房子、小汽车和小动物不同参照物等实际生活例子来解释课文的同时带动学生联系实际、更具体的理解相对运动和不同参照物比较这样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积极提倡。”充分利用学生身边丰富的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每学一篇文章让学生写一写学后的感受,从中你有什么收获,文中优美的语句加以积累,好的句式进行仿写。学一首诗歌也可以让学生去编写。比如学了《我想》一文,孩子们都能模仿诗歌的句式特点,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和同学分享交流,教室简直成了儿童诗朗诵节。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地课堂中不仅拓宽了知识层面,也提高了语文素养。学完《彩色的非洲》之后孩子们在班级的黑板上作画一幅表达对非洲风景民俗的喜爱之情。一组课文学完后他们主动要求要办一期外国风景民俗的手抄报,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让他们去办,孩子们那精美的构思,各具特色的选材,真令人佩服。
  2.每堂课前,让学生讲新闻、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好书推荐、名句赏析、小演讲等。“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本书……”短短的几分钟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更带动了课外阅读;强化了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抓住课余,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公布一些网站,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办节日主题手抄报,讲节日主题的故事,朗诵和节日有关经典诗文等综合性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充分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微课等,用具象化的图画、视频教学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北京的春天》这一课,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北京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气候特点、地方特色、人文历史、现代化发展等方面,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北京是什么样子的,北京的特色、人文等等的同时又不仅限于书本课文的文字介绍,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上课前,首先用多媒体播放配有草原风光图片的《敕勒歌》这首南北朝民歌,并以此来导入新课。教师接着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虽然这只是课堂中的小环节,但教师通过一系列图片、音乐、小视频的展示,巧妙地将学生带入了课文的学习中。以上课例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不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得到了进一步的而提升。
  五、扩大阅读,启发学生全面思维
  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学生的课外阅读,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在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经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向孩子推荐相关图书作为课外阅读书目,定期给学生推荐微信公众号中的有声读物,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并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等。例如学完《冬阳·童年·骆驼队》后,激发了学生阅读小说《城南旧事》的兴趣。家长、老师和孩子共读这本书,一起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并在学校开展了讲、演书中故事的活动。学生还能把书中积累的优美词句,好的表达方法灵活运用到习作中。班级QQ群中给学生推荐了有声读物《西游记》,孩子们很喜欢,群里经常会有围绕某一个章节的热烈交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读书习惯,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结语
  小学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会给一个学生未来十多年的学习生涯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学生生命纵深延展、升华的开端。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要时刻保持清醒、谨记自己作为学生引路人的使命;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新式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用知识武装自我做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向导,帮助学生打开人生第一个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王艳华.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6(32):45-45.
  [2]高艳艳.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新校园旬刊,2017(3):65-65.
  • 【发布时间】2018/7/3 10:31:55
  • 【点击频次】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