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的尝试

 

【作者】 徐志森

【机构】 广西陆川县良田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手段。顺应时代要求,先进教学手段的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现在我校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较好地解决了我校这所农村初中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我校是此项目的受益者,作为本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理应充分利用好这一项宝贵的教育资源,我感到运用电脑课件,创设乐学氛围,启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确实能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诱发课文的导入
  有关心理实验材料表明: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最大,两项合计占94%以上。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视听结合可达到50%。因此人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音响、歌曲、图像,营造与课文相附的情境,创设一种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使学生能很快投入到情境中,感受美的气氛,获得美的享受,形声并茂,音画同步地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收到比常规方法多倍的效果。例如:本人在制作《春》朗读课件时收集了20多幅春意盎然的图片,用flash将它们缀连起来,输入课文原文,进行动画效果设置,将文字的动画效果与教师的朗诵速度保持一致,让文字产生动感。配上悠扬动人的《春之声圆舞曲》,使欣赏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们同样可以使用电脑让学生浏览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沧海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的美景,接着配乐朗诵欣赏,图文并貌,感受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实践证明,借助电脑,能促进学生形成思维,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音乐,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 
  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音乐为我们开辟了新领域,它使课文能摒弃一切繁文缛节,直抵学生心灵。”如在教学朱自请《背影》后,我播放《懂你》这首歌曲并用多媒体展示《懂你》画面结束全文,能让学生置身于浓浓亲情之中,再次品味亲情,读懂亲情。 
  实践证明,音乐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到课文充满激情、意蕴深刻、声情并茂的情感美
  三、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远程教育资源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再次举例《春》的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位美国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可以说,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科学,而网络则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仅仅依赖于“教参”已是远远不够。以一些课文的背景材料为例,输入关键词通过有关网站的搜索引擎可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便多达数百条。这是“教参”望尘莫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因局限于课本内容,应适当利用网络引进相关材料,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语文学习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时,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马致远及有关该作品的介绍、散曲知识、写作背景、疑难词句注解、图片、配乐诵读等文字和声像的资料,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根据诗句“断肠人在天涯”发挥想象,进行片段心理描写。根据散曲中的景物进行“诗配画”的板报设计。还可以上网查找跟本文主题相同的诗词作品,按“读准、读懂、诵读”三步学诗法,进行学法迁移,使学生的知识从课本向外延伸。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加以适当点拨,这样,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强化形象性和直观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知和感知事物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的,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直观到抽象等;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而这种认知需要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企及的,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而且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
  例如,我在教学说明文特别是事物说明文时,就经常制作一些PowerPint课件,用图像来表现文章的内容,图像的显示使许多抽象的内容得以形象化展现,学生一看就明了,大大简化了教师的阐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譬如教学《苏州园林》这篇事物说明文,文章先说明了它的总体特征:“无论游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接着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一特点: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如果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从字面上去讲析,缺少具体可感的形象,就比较抽象,教学效果不会很好。为了让学生对这四个方面有直观的印象,我从网上下载了苏州园林的相关图片,制作了课件,在课堂教学时,结合文字,配以图片,进行讲解说明,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教学《人民英雄纪念碑》,通过正面、侧面、仰视、特写等多种角度,展示了纪念碑的总体形象及浮雕的内容,按时空转换的说明顺序这一教学重点迎刃而解,纪念碑的特征学生也了然于胸。所以我从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深感到,许多事物说明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形象的作业
  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最常见的做法,也是最原始的做法。有了多媒体计算机,作业就可以制作成软件,用计算机给出。它的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形象的作业。例如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为了讨论街头语文现象,本人除了让学生收集家庭、校园、社会上的语言材料外,又自己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下街面上不规范用语的商家广告、海报、店名、招工启事牌等等,输入计算机制成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参评,这些存在于学生身边的物证刺激了学生的心灵,激起了他们规范语言的意识。因此,课堂上讨论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自己碰到的、看到的不规范的例子越举越多。课后,一篇篇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小议论文出现在办公桌上,这对还只会写记叙文的初一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再如,在上完感受美丽自然的《春》、《济南的冬天》、《秋天》这些美文后,本人如此作文:
  大屏幕上,先出现一棵嫩叶正吐的大树,地上还有正破土而出的小草,随之飞来两只燕子栖息在枝头,这时树上花儿开了,远处遍地的野花也开了,什么样的颜色都有。嗡嗡的蜜蜂、轻舞的蝴蝶、快乐的孩子都出现了……紧接着第二幅,先出现被绿树环绕的农家院,白天,知了在树上鸣叫,光膀子的孩子在溪边钓鱼;晚上,蟋蟀在草丛中歌唱,农家人在院中吃着西瓜,仰望着星空……以此四季更替。在这一系列动画中,一直配以清新幽雅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动画片段任意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感受自然”的作文。课后学生反映,这次作文刺激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写作时,脑中始终有美轮美奂的四季图,心中所想的自然也随笔而成。
  七、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长期以来,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面窄、量少、方法不当等)的制约难以形成能力,家庭藏书、报刊、学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随着网上书库的日渐普及,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轻松阅读网络版报纸及最新版的图书,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阅读效率。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活动课上,我经常和学生一起上网阅读。但是,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网络阅读。在网络阅读中,传统过程中的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圈点勾画等等方式都已经不需要了,而网络阅读有着其自身的一套方法,比如:如何选择阅读者需要的信息,如何搜索相关的主题,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辨析有用的信息,如何在电脑上编辑储存这些信息等等,这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教师经过规范、科学地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学会了精读、浏览、泛读、速读、比较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还可以便捷地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八、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过去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在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本上修改,再眉批总批,仅仅局限在一个教师与一个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的负担很重,而且效率低。现在,在网络教室里,可以把任何一位学生的文本展现在所有学生的显示器上,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远程命令等功能,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一个多维互动的交际空间。根据改正错别字、修改病句、选材组材等作文修改的要求,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批改与教师的批改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在批改过程中,还可以就其中的问题一起探讨、研究,通过师生之间激情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等教学形式的灵活采用,都将有利于教学空间的开放、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其思维火花的迸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点评,提高了他们写作和修改习作的积极性,写作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一方新天地。        
  九、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文章的理解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课文的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配以声音、图像,直观形象,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便于学生理解文章。本人在制作《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课件时,知道这首诗作者大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多媒体演示,首先出示有关联想的问题,并辅以明星、街灯的画面,让学生讨论比较,找出相似点,由此归纳出联想的定义——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叫做联想。其次出示有关想象的问题,并辅以牛郎织女骑着牛儿在天上游走的画面,让学生讨论理解,由此归纳出想象的定义——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叫想象。再如在教学《古代诗歌五首》时,发现乡愁诗占两首,因此在教学中形成单一专题,就思乡诗制作了课件,该课件的特点集声、色、景于一体,赏析诗词时既有生动的背景画面,又有声情并茂的诗词朗诵,能帮助学生真切地融入到诗词所渲染的意境之中,进而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赏析时学生们看着哀婉凄清的秋景图,听着如泣如诉的思乡曲,配以低沉的长箫曲。这样,学生便被此曲深深地感动了,进而进一步理解曲中的思乡之情,写作技巧、意象的选择等方面就不是难事了。
  十、运用多媒体扩大课堂的容量
  传统一节课紧紧巴巴,板书占了很多时间,运用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除了完成既定任务外,可以补充阅读练习,而这些阅读材料网上多如牛毛,选择方便又快捷,适当地将它们中优秀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上,配以图像、声音、动画等效果,极大地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制作《古代诗歌五首》赏析课件时,设计补充了网上下载的几首思乡诗,配以flash动画由学生自己赏析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扩充了课堂容量,又大幅度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对学生,除了上文所及的有利于学生提取意象,体会诗情主旨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综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而言之,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从而改变了传统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的技术理论,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基本功水平,从而把课堂教学优化到最佳程度。
  注:本文系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课题编号:2014C02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发布时间】2018/7/31 17:55:17
  • 【点击频次】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