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探究

 

【作者】 黄秋萍

【机构】 广西北流市清水口镇大塘边小学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课程观念、对教学的基本理解、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为了实现“艺文并举,身心和谐”的育人理念,我校在课程改革中,需要不断引导教师认同新的课程改革方向,帮助教师接纳“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灵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的内容,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课程学习;艺体特长;融合发展;
【正文】在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艺术课程首当其冲,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发生较大的变革,突出了课程改革与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这给我们艺术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正确开展艺术课程的教学,是每个艺术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大塘边小学通过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课程开发来探索系统的灵动教育理论体系。通过校本培训、宣传报道等将灵动教育理念深入到全校师生与家长心中,共同创设小学生文化艺术小学独有的灵动的学校文化,打造灵动教育品牌。
  本文就针对大塘边小学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中存在的探索与反思,谈几点个人看法。
  1、大塘边小学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
  艺术在我们身边,它是色彩、是音乐、是舞蹈、是戏剧;艺术在我们心中,它是协调、是激动、是享受、是第六感。它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而是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它更不是内容上各种艺术的简单叠加,搞一个多学科的大拼盘。它首先立足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既考虑每门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原有的分科课程,整合为包容性更强的综合性课程。讲究领域内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力图通过多种艺术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支持,为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以及整合性艺术感觉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这种大杂烩式的教学常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只要我们按教材教会学生唱和画就行,虽然这种多类艺术形式对于我们原有的单科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我们不能只是教教材,被教材左右,要跨出单科教材的限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改进我们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的艺术教学活动中老师如果在内容、手段、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摈弃单调、分隔、而遵循融合的原则,把各种艺术形式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把同一种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充分地融合在一起,那么它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艺术审美空间;老师也可以以某一学科特色为主,由点及面地开展,让学生充分接触和感悟,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横向关联艺术,使学生全方位吸收到各科艺术经典的重要文化养分。
  2、艺术课不是“统一规格”的加工厂
  大塘边小学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加工厂”式的教学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我们常说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艺术教育要追求学生多样化艺术才能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有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大一统的,艺术课教学达到的要求也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准学生有个性化的表现,对学生的“乱插嘴”,不按老师要求去做等行为大为不满,极力压制。殊不知,这些行为有时恰是学生不自觉的真情流露,而它却被老师忽视了。在这种大一统的艺术教育下,学生连个性发展的空间都没有了,更不用再谈什么对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了。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 
  小学的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教学肩负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各学科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1.用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大塘边小学教学
  课程标准是惟一的,而教材只是课标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名好的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在一年级教《泥土》这一课时,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所要求的只停留在体会、模仿和添画小土粒的表情这一层面上,而是用《一群小土粒》、《小土粒与种子的故事》、《沙尘暴来了》等自编的小故事,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把小土粒变成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像小朋友一样可爱的小精灵,与孩子一起进行情感体验。结果,大塘边小学学生们表现得都很积极,当我问到“风魔王生气时,风会把小土粒带到哪里去呢?”一个孩子马上说:“它会跑到人的眼睛里,有一次就有一粒小土粒钻到我眼睛里了,弄得我很不舒服。”当我提出让他们画一画小土粒时,孩子们的作业完成得很是出乎我的意外。有的把小土粒画得很小,藏在花草或树的底下;有的画的小土粒与动物们牵着手笑着;有的画得是飞扬着的小土粒……看着孩子们这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我深感教师的在其中引导的作用,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行,而是教师没有引导好。
  2. 大塘边小学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
  课堂教学的确定性指的是教学的目标是确定的,不确定性是指课堂是动态的,有许多突发性事件。教师如何处理好突发事件,灵活机动的完成教学目标呢?我认为,一名好教师不能将课堂教学变为教案剧的上演,不必过多的预设课堂,不要设置一些烦琐的教学环节,达到控制学生的目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放手,让学生去表现。好教师课前能认真写教案,课上能抛开教案,课后又能总结出符合学情的教案。只要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而又有收获,教师又何必让一本“死”教案来束缚住自己呢。
  3. 大塘边小学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艺术课堂上,教师的正确定位恰是他自身的价值所在。当你走下高高的讲台,试着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时候,你将会获得真正的幸福体验。我在二年级上《我和老师》这一单元时,没有像以往那样只是组织学生做游戏,而是投入到学生之间,和他们一起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起画我们做游戏的图画,结果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我想,学生之所以能和我相处得这么融洽,大概源于我平时对他们的宽容和理解,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需要教师真心付出,长久的投入。我很欣赏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占着重要地位,对于我们艺术老师来说,艺术课的改革无太多经验可循,我们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我们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段,别开生面的开课,意味深长的结尾,增加教学过程与教学行为的艺术含量,同时用艺术化的语言突出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环节,使学生充满想象力,从而引导、促进、激发学生快乐、主动的学习。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勇于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大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15年第3期
  • 【发布时间】2018/7/31 17:59:57
  • 【点击频次】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