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作者】 达杰才让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所谓“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自行组织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放到学生的手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拥有权放到学生手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当然,这一提法绝非从“教师包办一切”的极端走向“放任学生完全自学”的另一极端。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辅之导之,是提供学生顿悟的条件或情境以及相关的方法,是及时地调整学生的思路。叶圣陶先生对此有精彩的比喻——譬如走路,教师指点一下,或者在前边走,但路还是要学生自己走的。因此,这种学习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过程,也是师生协调呼应,形成和谐共振的“教学场”的过程。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能力?我主要从以下二大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注重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1、创设情景,以景兴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激起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虽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已远离了我们,但老师能借助于种种情景,如电视录象、人物肖像、推动力、历史故事、警世名言等,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下,聆听他们的教诲,深受他们的鼓舞,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景下去体味、去思索,从而由然而生对英雄的敬意,对懦弱无能的藐视。
  2、创设情景,以景触情
  在教学的环节中,要不断设置各种情景:人物情景、故事情景、场面情景、语言情景等,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去解决一些问题。  
  3、创设情景,以景移情
  所谓“移情”是指借助于教学媒体,将课文中,插图中内涵的情感因素,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加以激活,然后启导学生用自己心灵的触角,设身处地去体验,去感受,从中受到教育。历史教材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内容,要实现历史教学的总体目标,特别是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促使学生去体验各种情感,识别真假美丑,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向往,对假恶 憎恨,清洁了思想,净化了灵魂。实现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把“教“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而忽略了学生是的“学”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而容易出现有“教”无“学”的现象,特别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一现象更加普遍。很多走上社会的人士,都说中学时基本没有真正学习历史。这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悲哀,中学历史教师的悲哀,亦是民族的悲哀。因此,要让学生喜欢历史,学习历史,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巧妙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巧妙的历史故事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很多的历史知识和人生哲理。如何巧妙运用历史故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是我们一线工作的历史老师常常的探讨的问题。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有无数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如何从中选择对教学有用的历史故事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历史故事必须要基本忠于客观历史,以往在选择的标准往往只注重故事性即只要学生感兴趣就可以,忽略了基本的史实,长此以往会造成不可挽救的错误,因此在选择故事时必须要谨慎;其次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第三故事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导向性;第四要对历史故事即时加以点拨,之所以选择历史故事作为教学手段之一,就是要发挥故事的作用。
  2.采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兴趣
  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老师在教学中的地方是永远都无法取代的。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它能通过图片、动画效果、影音资料等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仍然处于感性思维状态,多媒体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历史影片的剪辑都是能吸引学生看、听、动手和动脑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运用,加上教师的及时讲解,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巧妙质疑,引起学生的兴趣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惑的过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先感到“前途迷茫”,然后激励他们去“拨开乌云见青天”,当学生“见青天”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碰撞出(下转第17页)(上接第27页)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强化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很多人认为学习历史除了考试以外没有什么别用途,很多初中学生正是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把历史完全当作“副科”学习,上课不听讲,考试临时突击记忆。历史与现实有着紧密的关系,反思过去,是为了明天的更美好,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正是吸取隋亡的教训,开创了贞观之治。近代历史上李大钊也曾说:“历史是死的,但解喻是活的,与时俱化。”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将将课本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及时抓住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开展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各种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各种活动能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关注。组织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例如,开展“我评秦始皇”,“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给我启示最大的历史事件”等专题的小论文,讨论会活动,可训练学生评价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辩证,历史的看问题。将历史知识的学习纳入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五、充分利用一切感性的资料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可利用的感性资料是很多的。教师应当利用好一切感性的材料,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比如,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利用好各种地图,图画等资料。只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信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时刻不要忘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持续发展为教学宗旨,多想办法,多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与能力,一定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时代发展的要求。
  • 【发布时间】2018/10/10 9:46:27
  • 【点击频次】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