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 谢 韬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岩口小学

【摘要】 美术创作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是很好途径,特别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并通过美术的形式去表现生活的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从“怎样理解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要研究美术学习中学生创造力的特点”;“美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方法的选择”四个方面对“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简述。

【关键词】 美术教学;创新精神 ;
【正文】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探讨。
  一、怎样理解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有必要结合美术教学先来理解与创新教育密切相关的一些词语概念的含义。这些词语包括“创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在这些词语前面冠从“美术”或“美术教学”的一些词语。
  1、创新:理论研究对“创新”有多处解释:(1)指一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2)淘汰落后的东西,创造先进的东西的过程;(3)是一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性;(4)标志新事物的生存。
  2、创新精神:是不甘守旧,刻意求新,不惧艰辛、志在变革的勇气和毅力。
  3、实践能力:指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活动的能力。
  4、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产生新的非凡设想的能力,产生新的非凡设想的能力、善于发现和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和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在本质上就是人重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美术教育属于美育范畴,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
  美术文化是艺术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遍及寰宇,与人类的文明史同在。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与它密不可分。它是人类改选自然、改造社会伟大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创造、创新实践的伟大成果。美术文化教育所具有的趣味性、形象性、感染力、渗透力、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所具有的深刻而又具体的作用难以取代。
  美术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创新思维与创新想象有密切关系。理论研究指出:“所谓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所谓创新想象,在一定程度是形象思维过程。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其创造力更多地表现为想象,包括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丰富性等。
  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美术课必须保证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绘画、制作和欣赏,这是一种智慧技能型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美术学习观察、描绘、加工、创造所需的素材直接来源于自然社会。美术学习所接触的内容,无不与汲取大自然造物的营养和人类的创新精神、创造实践有关,因此美术学习即使把中小学生或是学前班儿童也是一种程度不等的接受人类创新精神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的活动。
  美术学习具有使知识技能物化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美术学习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物质产品——美术作品”,因此美术学习离不开工具和材料。
  仅从以上几个方面简单的分析就可以看出,由中小学美术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美术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时间、教学物质材料,学习的思维特点和成果形式等方方面面,保证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三、要研究美术学习中学习创造力的特点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才能对他们有恰到好处的学习目标预期和提出恰如其分的学习要求。
  1、中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作活动,是以学习简单的美术创作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的尝试和体验,是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基础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有时兴趣所致、突发奇想,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
  2、美术创作要求作品具有新颖性与独特性。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多留心学生个体的这种变化和发展,及时予以鼓励和表彰,以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3、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但其表现形式因人而异,美术教学不能再津津乐道于都会了多少善于“描龙画凤”的“乖孩子”,而应深入研究美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
  四、美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方法的选择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由整体到局部。在创作前都需要深入观察与了解生活,目的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中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细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有意思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事物。例如在中学人美版第一册美术课本中《画汽车》一课,要求画一辆想象中的汽车和所见过的汽车,老师教他们观察主要部分是由哪几样组成,有车头、车身、车轮三部分。同学们先把整体图形画下来,然后再观察细小部分,车头上灯;车身上有门、窗;车轮上有花纹等等,把这些细节补充完整后,就可以完成一幅较好的画了。经过这样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同学们不但把画面画的完整,还画的具体。
  2、鼓励学生自由绘画的创作。鼓励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善于观察,留意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思考把平常的事物通过想象变成不平常的画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必要的想象,这种想象是有了“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有感而发。告诉他们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有时观察到的具体景物不一定理想。这时可以加工改造,把它画漂亮,包括造型和色彩,也可以放大、缩小或取舍。有时还可以把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样子,当然还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3、指导学生大处着笔,细处着色,先构思画面,画好构图,在辅导学生完成作品时,首先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因“画”制宜,即根据绘画创作内容,选择适宜的画种及绘制方法,有的内容宜用国画,有的内容则宜用水彩或水粉,有的宜用纸版画制作等。这种“适宜”只是从画面效果考虑而已,例如画有关雨天题材的画,选用水彩或国画的画法,容易表达出水迹淋漓的感觉。二是因人制宜,即根据学生喜欢及掌握画法程度来考虑,有的学生喜欢画水彩、水粉画,有的喜欢画国画,还有的喜欢制作纸版画。中学生绘画创作应围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展开,并要细心的“导”。作画时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用笔,如果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可能出奇制胜,出不了好的效果,如果反复涂抹还会损坏画面效果。所以,整体要画得大胆,局部及细节要画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胆用笔,细心“收拾”。最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从而也能提高学生的作画水平。
  总之,绘画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同时要有正确的观察认识方法,才能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同时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绘画变成一种追求美的享受,不断提高学生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苏宙.美术教育中的审美能力培养[J].发明与创新.2005年06期
  [2]马云博.浅谈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年03期
  • 【发布时间】2018/10/10 9:46:47
  • 【点击频次】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