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焕发时代异彩

 

【作者】 牟必美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君塘镇中心校

【摘要】 对于作为中华语言文学精华的古诗,仅仅用文字来解释其含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古诗词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展开想象,深入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在理解古诗字面意义的同时通过熟读成诵,体味其韵律美、领略其意境美、体验其情感美、领悟其哲理美,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 以读为本;身临其境;欣赏意境;发挥想象;领悟哲理;不求甚解;
【正文】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博大精深的内容,许多古诗词虽短,但语言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的语法、平仄等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如果对其笼统的进行全面教学,耗时费力,作用不大。况且,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让小学古诗词教学焕发时代异彩。
  一、古诗词教学要以读为本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理解内容,进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e”,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另外,通过多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分男女读、齐读、轻声读等,让学生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
  二、古诗词教学要身临其境、欣赏意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1)了解诗词背景,体会诗词情感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的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的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还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千古佳句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再比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不同的诗句,蕴含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内涵。
  (2)品词酌句进入诗词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
  (3)换词对比,体会诗词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在教学《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4)以图配诗,感受诗词意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幅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美丽画卷。
  (5)发挥想象,深入诗词意境
  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为人们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地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三、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学会领悟古诗词哲理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儿童背诵的古诗中,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句,无不具备一定的哲理性。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面上写庐山,然而,只要我们深入思索,就能悟到这样一个哲理: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诗人苏轼虽没有描写具体的景物特点,而是概括写了浏览庐山的总体印象,从中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这就如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句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而且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再如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又要引导学生理解蕴含于景色描写之中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
  四、古诗词教学要不求甚解、朦朦胧胧亦是美
  古诗词中的谴词造句,有很多是为了追求韵律美,形之式美不得不为之的。例如通假,倒装等现象,这在现代白话中已基本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还有如古诗词中押韵,平仄等,除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需深入探究外,一般学生不求甚解亦无妨。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释字环节般的字字落实。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里的“无寻处”,究竟是天真无奈地无处可寻呢?还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让学生争论或保留自己的观点都比落实了更好。杨振宁博士曾谈到的:在他上一年级时,父亲教他背诵了几十首唐诗宋词,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渐领悟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只有过来人才可能真懂的诗句。有时,古诗词字义的浅出,才可让学生领会到意境的深入。
  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古诗词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探》<小学教育.2009 > 作者:覃汉实
  [2]《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中国基础教育.2009> 作者:李军霞
  [3]《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新课程。2011.06> 作者:徐雯
  • 【发布时间】2018/10/10 9:47:20
  • 【点击频次】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