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地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作者】 郭红学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平时怠于学习,学习成绩落后于一般同学,不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他们的形成既不是先天造成的,也不是后天某一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积结而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外部的,也有自身的。
  一、外部原因
  ①学校因素。目前,学校教育思想不够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依然左右着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中违背教育规律,忽视全面发展,压抑学生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学生受到不公平的评价和待遇,心灵受到扭曲;高中学科多,教材难度大,份量重,要求高,脱离多地理生的实际,造成分化面大;中小学两段教育互相脱节,学校精神生活不丰富,所谓“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闪光点”难于表现出来。我们在强调学校原因,更应特别关注教师因素。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在滑坡、下降,教师的人格危机相当严重。我们发现多地理困生与教师缺乏感情,学习体验趋于消极,学习行为被动化相当严重,这一系列问题与教师的教育态度直接相关,可以这样说,教师因素是所有外因中最主要、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②教师因素。高中地理教师良莠不齐,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乏味,死板,未能很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充满活力,具有鲜明个性的,会学习能创造的一代新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终追求的目标。有的教师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地理课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我们的课堂上,大多仍以教师机械的灌输和大量重复性的作业为主。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困难。教师对地理“学困生”关心不够,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师生关系疏远,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有的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自尊;驱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弃之不管,任其东西……这些方法直接导致师生关系对立,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成绩越来越差。③家庭因素。学生家长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上,由于地理原因,自己本身的文化素质就不高。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有的家长溺爱袒护孩子,对其放任自由;有的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有错便粗暴打骂,使孩子走上下坡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丧失学习信心,逃避学习。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这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明显直线下降,自然沦为“学困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将子女托给父母亲戚照料,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留守学生”增多,导致有的孩子个性孤僻,埋头苦学不成,便自暴自弃;有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学习下降的占多数。④社会因素。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蔓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这些影响了一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消极对待,这样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地理成绩。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很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在学生中滋生。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没有禁止未满18周岁学生入内,使一些学生尝到了娱乐的甜头,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⑤其他因素。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学生汲取外部信息不利,没有养成阅读书报,关心时政要闻、社会生活的良好的地理课学习习惯。
  二、内部原因
  从内因上分析,我认为一个是认知因素,一个是非认知因素。
  第一,认知因素。在认知因素里影响学困生的原因又有知识障碍、方法障碍和智力障碍。①知识障碍其一是高中生持续学习的直接知识基础差,其二是相关知识不足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与教师教学不过关显著相关,是学困生学业不良的最直接因素。②方法障碍表现为学生“不会学”和不理解、掌握与调节自我的学习策略,即无从认知能力缺陷。学习技能的失调是学困生的另一常见现象,比如说、听、写、计算能力失调。学习技能失调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和缺乏训练而形成,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③智力障碍表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偏重具体形象记忆和短时记忆,缺乏有意识记忆,思维的概括性和独立性。我认为,学困生的智能问题并非智力差的问题,而是智力潜能开发不足,或儿童的心智发育相对迟缓所造成。第二,非认知因素。从非智力因素看,学困生以自我观念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是非智力因素中的关键。自我观念是指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看法。①不良自我引发一系列非认知因素问题,如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淡薄、学习态度不良、意志力差、易受消极情绪干扰等等。学困生行为养成不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影响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这也是其学习困难的一大原因。②低自我效能感(个体缺乏对自己行为能达到目标和自己具有达到目标的相应能力的期待)是学困生非认知因素问题的集中体现。表现在学习中,学困生往往认为学习任务是难以完成的和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的相应能力。低自我效能感造成学困生常常在学习任务面前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即习惯性学习无能。习惯性学习无能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兴趣淡薄、态度消极、思维懒惰、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等。可以说,学困生的认识因素问题许多是习惯性学习无能的外在表现。比如思维不良是因为懒于思考,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不关心,记忆不好是因为不专心等等。如此看来,非认知因素(特别是自我观念不良)是形成学习困难的决定因素。③教师问题诱发学生的非认知缺乏,后继教育影响在学生非认知因素缺陷的中介作用下丧失应有的有效性,不断累积导致学生一系列认知因素问题,再导致教师对其更低的评价和更不良的态度,甚至放弃教育,如此恶性循环,是学困生形成的较为本质的原因。
  • 【发布时间】2018/10/10 9:49:39
  • 【点击频次】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