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探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 衡 简

【机构】 新疆轮台县第二中学

【摘要】 学困生是初中数学课堂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让人人都实现数学素养的发展,是困扰诸多数学教师的难题。教学实践表明,学困生存在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态度消极,不愿意将时间用在数学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转化学困生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困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投身数学学习活动。分析了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提出如下建议:联系生活教学,拉近课堂距离;创设直观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善用赏识教育,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
【正文】相比较于小学的数学来说,初中的内容更丰富,更多样,而且更有深度,再相比较于高中的数学来说,初中的内容又具有更强的基础性,能够为高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很多学生在初中课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数学成绩一直提不上去。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充分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障碍,并有针对性的尝试和研究改善对策。
  一、引导数学学困生自我接纳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第一步. 众多教师认为,对学困生要“保护”自尊心,不能贴上“学困生”的标签,而事实上,这种保护是一种“伪保护”,他们早已在小学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导致的后果是,他们在课堂上不敢大胆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一做作业就抄——怕受到同学的嘲笑,成为“自欺欺人一族”,不能接纳自己,当然就不会产生改变。
  我分析了学生的入学成绩后,将其中的“数学学困生”组成了一个“奋进”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同类同学中找到依靠,由小组的接纳同化为自我接纳。低起点,低要求,为他们的点滴成功抛开了“绊脚石”。此后,这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即使出现了错误,其他同学也会给予理解,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其他同学就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给他们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沟通心灵,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认同。其次我们要善于协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通过开展有趣数学实验活动,让他们自己参与测量树高或建筑物的距离等实验活动,来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如满堂灌的讲解,学生既分不清,学不会,又记不住,枯燥乏味,效果肯定不佳,更谈不上开发学生的思维。而利用现阶段的实物教学,如多媒体教学的帮助,及实验的参与,既形象生动习惯,锻炼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参与兴趣,学生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
  三、采用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一节课中,老师要照顾几十名学生,特别是在班额比较大的情况下,不可能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个别学困生身上,那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老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使每个组都有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发挥集体的作用,采用“兵”教“兵”、“一帮一”的办法,由中上生一起指导学困生进行动手操作,由中上生指导学困生一起观察、分析,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然后鼓励每个小组都由学困生作为代表进行汇报。如果哪个组是由学困生作为代表进行汇报讲解的,老师就表扬和奖励这个小组的每一个同学。这样,学困生有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有了代表小组回答问题的机会。为了集体的荣誉,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中上生会努力帮助学困生,学困生也会克服困难勤奋学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既能有效地防止学生出现知识断层,又能帮助学困生逐渐脱困。
  四、从基础抓起实施分层教学
  教学过程中要降低起点,减小坡度,避免过高要求,并合理安排进度,对于难点,要分解,多台阶、小步走,应适时重复,使其易被学困生接受。其次,对每一个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推进,因材施教。例如,我把所要教的教学内容,按所学知识点编成几道小题,安排在课堂的前几分钟,组织学生练习和讨论,这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可以收到承上启下的效果,对教学难点采取“小步幅、密台阶,循序渐进”的方法。对学困生的作业,一般采取面批,缺什么补什么,并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业的经验,面批后批注激励性评语,对部分作业认真,坚持订正的学困生,给予满分并批上“书写整洁,你的解题能力提高;对解题不规范的学困生批上“不要怕困难,坚持会进步”或“希望今后细心踏实”;发现进步了就批上“希望进一步努力”。对不会做的,不使用责备的语言,不流露厌恶的表情,而是表示“不要紧张,我们一起来想想看”。指导完成后,就送上一句“真高兴,你终于完成了,成功属于不怕困难的人”。这样进行面批、引导、达标鼓励虽费精力,但对转化工作来说可谓事半功倍。
  五、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困生转化的一个重要举措,许多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足,是因为其自身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效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预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习进行预习[3]。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预习的任务,为学生梳理好知识结构,要求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在课堂上一起进行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在丰富的预习活动中,会建立起自己的预习观,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预习标准,使学困生可以在不吃力的情况下完成预习任务。在预习中,学困生获得独立思考与学习的机会,具有学习自主性,这可以使其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更多的互动,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向。
  总之,在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今天,对转化“学困生”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只有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功能,全面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才能全面转化学困生,当然,这个工作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永清.论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转化和习惯的培养[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8):123-124.
  [2]陈姗.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6(11):90-91.
  [3]郭建红.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97-98.
  • 【发布时间】2018/10/23 16:04:43
  • 【点击频次】241